对于香港近期发生的“借壳办学”事件,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昨日表示,对“借壳办学”问题“零容忍”,局方已成立“突击巡查小组”,目标于下月完成首轮行动,希望借此加强质素监管,提升家长信心。“借壳办学”议题受到社会关注,教育局严肃表态、迅速回应,采取针对性行动,展现特区政府保障学生及家长利益和本港教育质素的决心。未来教育局应强化与内地教育及执法部门的跨境合作,携手严厉打击违规办学的招摇撞骗行为,积极优化插班安排,协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循合法合规的途径来港就读,从根源上堵塞“借壳办学”的漏洞。
蔡若莲昨日接受媒体访问时明确表示,“借壳办学”行为不能接受。为此,教育局成立“突击巡查小组”,重点查核学校的学籍资料、学生人数、教师注册及场地安全等。首轮巡查将于9月完成,会针对较高危的学校,例如曾出现营运或财政困难的学校;第二轮巡查则于10月展开,针对有可能出现收生等困难的次高危学校。若发现违规行为,局方将勒令学校限期整改并提交报告,涉嫌违法的个案将转交执法部门跟进。此举直击问题核心,体现对相关问题“零容忍”的坚决态度,通过突击检查与严格执法,将有效震慑潜在违规者,防微杜渐,确保学校营运符合规例。
此外,教育局已即时设立“举报机制”,让香港学校实名举报怀疑被假借学校名义代为招生的个案;并计划在新学年设立“合规私校名册”,明确私立学校的办学守则,并将愿意承诺遵守法规的学校纳入名册供家长参考。这些措施有助提升资料的准确性和信息的透明度,减少学生和家长受误导的风险,不仅体现了特区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更展现了其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的长远眼光。
打击“借壳办学”涉及香港与内地的跨境合作。蔡若莲昨日指出,现时教育局与内地相关部门有信息情报交流机制,当发现涉及违规或欺诈行为,会转介执法部门跟进。未来,当局应进一步加强与内地教育及执法部门的合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与执法联动机制。例如,两地可设立专项工作组,定期通报涉及跨境教育的违规案例,并协同调查与处置。对于内地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出现的失实广告或误导性宣传,教育局可联同内地有关部门及时发布澄清声明,通过官方渠道,例如新闻公报、官方社交平台账号等,传递准确信息,以正视听。
此外,针对内地家长对香港教育体系不熟悉的问题,教育局可在内地主要城市设立咨询点,举办讲座或发布指南,普及香港的学制、升学政策及监管要求,增强信息透明化,减少学生、家长受骗的机会。
教育局早前修订本地生获资助入读八大院校的条件,各项人才签证下的受养子女须居港满两年,才符合资格申请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本港高中插班生的数量可能因此会有所增加。蔡若莲昨日表示,本港的高中学额非常充裕,教育局将优化新学年的插班安排,扩展区域教育服务处的支援至中六级别,为来港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位信息与协助。
香港优质教育一直是吸引人才来港的重要因素,随着本地学龄人口下降,受养子女的到来不仅能缓解学额过剩的问题,还能为香港注入新的活力。为受养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对香港的感情与归属感,更能增强其家长扎根香港的意愿。长远来看,这些学生未来可以成为建设香港、贡献国家的力量。因此,特区政府在严格监管教育质素的同时,也应为受养子女创造更多融入本地教育体系的机会,为香港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