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慧敏:《银行业条例》修订助力打击数码诈骗

简慧敏:《银行业条例》修订助力打击数码诈骗

日期:2025-06-16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年全球金融罪行急速蔓延,数码诈骗尤为猖獗。本港去年接获近45,000宗诈骗案,损失逾91亿元,其中约9成涉及个人傀儡帐户。根据警方资料,不法分子利用银行间的信息差异,往往在10分钟或更短时间内便可迅速转移及隐藏非法资金。虽然现时银行间信息交换平台(FINEST)让参与银行可迅速分享企业帐户资料,但受限于合约及普通法下银行与客户间的保密义务,以及《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486章)(《私隐条例》)下的规定,银行未能就个人帐户的可疑交易互通信息,导致执法机关屡失阻截先机。

特区立法会6月4日三读通过的《2025年银行业(修订)条例草案》(《条例》),正是堵塞此漏洞的及时雨,标志着本港金融犯罪防护网的重大突破。笔者于特区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及保安事务委员会一直积极推动此项重要立法工作。

《条例》的突破在于引入“安全港”(“新机制”),为银行提供法律免责保护:当银行怀疑企业或个人帐户涉及洗钱、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或大规模毁灭武器扩散资金筹集等 “受禁行为”时,可为侦测或防止罪行的目的自愿要求或披露帐户资料。“新机制”为银行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免却过往需援引《私隐条例》第58(2)条向私隐专员申请豁免的程序。不过“安全港”是有限制的,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强调,共享资料仅限用于侦查受禁行为,若遭滥用,银行将丧失“安全港”保护。

安全与私隐双轨并行

警方运作的FINEST平台具双重认证机制,且仅限金管局、参与银行及香港警务处的授权人员使用,有足够的存取管控措施。至于往后会否指定另一个信息交换系统(如由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开发和运作的资讯平台ICLNet),则以系统安全为首要考虑。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目前10间参与银行已覆盖全港75%企业及个人帐户,但当局及香港银行公会应积极推动更多银行参与“新机制”,并尽快于官网公布完整的参与银行名单提升透明度,让客户在知情下选择相关银行的服务。

在个人资料私隐保障方面,当局表示已咨询私隐专员的意见,金管局亦将发布指引,规范资料(例如保存期限等)操作标准,要求银行建立相应的内部管控合规审查措施。

“新机制”与现行《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第455章)下可疑交易通报机制形成协同效应。银行如发现或怀疑任何可疑金融活动,在正式向联合财富情报组(JFIU)提交可疑交易报告(STR)前,可先透过FINEST即时通知其他参与银行,大幅压缩不法分子转移资金的黄金时间,提升阻截成功率。

跨境执法能力亦获得强化。《条例》的“洗钱”定义较《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第615章)更广,明确涵盖第615章所指的“意图使某类非法收益看似并非该等收益的行为”,以及“处理属从可公诉罪行所得收益的财产”。即使犯罪行为在海外发生,只要涉及利用本地银行处理相关财产或收益,银行仍可依据“新机制”分享资料。

《条例》的通过只是反诈工作的其中一步,除此手段外,本港仍有空间参考内地及新加坡等地的做法,透过专门立法,禁止出售或租借帐户等行为,以加强打击傀儡户口。欣悉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回应将与警方积极研究其可行性。

期望“新机制”早日落实,配合当局、业界与执法机构的紧密协作,为香港的金融安全与企业和个人财产安全筑起更坚实的屏障。

转载自:明报《Money Monday》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香港入境处元朗突击行动 拘捕14人包括非法劳工及雇主
2025南南国际学术会议在江西开幕 聚焦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首次完成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2025年度电影总票房破350亿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