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蔡若莲:以“同·心·圆” 培育香港栋梁之才
在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之际,我们终于走出疫情,在“由治及兴”的路上全速迈进,追时间、追成果、追前列。教育,是百年树人的灵魂建设工程,如何回应时代的转变?如何抓紧国家发展的机遇?去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本届特区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香港发展开启新篇章。其中,习近平主席尤其关心关爱青年一代,叮嘱要让“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调教育的重要地位。最近,习近平主席更亲自回信给香港中学生,勉励同学要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成为建设美好香港,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未来,我们将创设更多机会,让青年一代能够同行万里,心系家国,圆梦未来,成为栋梁之才。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 蔡若莲开创教育新篇章要回应时代的转变,抓紧国家发展的机遇,我们必须推动香港教育更高质量发展。回顾过去一年,教育局积极从“科、教、兴、国”四方面,培育有承担、有视野、爱国爱家的新一代,开创教育新篇章。要“锤炼过硬本领”,必须积累知识,锤炼品格、磨砺意志、开拓视野、勇于承担、敢于创新;同时要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才能锤炼出更强本领,成为贡献国家的力量。当前,国家把科技创新放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基础与高质素的科技人才,应该大有作为。为了支援同学迎接创科发展的机遇,教育局大力推动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的方式,积极装备青年一代在数码世纪所需的能力。我们在课程中加入更多创科学习元素,早前推出“高小增润编程教育课程单元”和“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奠定良好的创科基础。我们亦要求所有公帑资助中小学委派统筹人员整体规划课堂内外的STEAM教育,和提供STEAM相关教师的专业培训等,加强在学校推动STEAM教育。此外,我们希望帮助年轻人在学业、就业及创业方面装备得更好,以迎接未来挑战及机遇。教育局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事业探索活动,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行业及升学途径,掌握社会及职场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我们推出的“商校合作计划2.0”,增加商业伙伴,涵盖更多行业,以扩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推出先导计划,在现时文凭试框架下设职专教育文凭,让高中生及早接触职专教育,发掘兴趣。专上教育方面,我们会推出更多“应用学位课程先导计划”课程,内容包括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在新学年起推行“应用教育文凭”,同时增加“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的学额数目至8,000个。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强推动职业专才教育,为不同志向和能力的青年人提供优质、多元化及多阶进出的学习路径。同行万里 体验国情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除了装备他们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爱国爱港爱家的价值观。我们以“立德树人”作为目标,积极推动国民教育,创设各种机会,让同学同行万里,体验国情。其中,内地交流是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亲身欣赏国家山川地貌,感受历史文化氛围,培养家国情怀,多角度认识国家和欣赏历史文化和成就,提升国民身份认同。随着今年初两地恢复通关,我们全力开展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内地考察,筹划了22个广东省内行程,涵盖不同主题,包括历史文化、艺术、创新科技和保育,让同学全面认识国家。至今,超过43,000名学生和逾5,000名教师已全部顺利完成考察行程。来年,我们将会提供广东省以外的交流团,遍及福建、上海、浙江等多个省市,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从老师和同学的回馈得知,考察加深师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对科技高速发展实情的认知,启发他们思考未来发展的机遇。最近,我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加公民科内地考察活动,看到同学出发前认真准备,过程中全情投入,结合书本知识和现实国情,深入观察,与内地同学互动交流,各有自己反思和感悟;在学习报告会中,雀跃分享他们如何从国家发展的需要,看到个人可以努力的目标。同学的表现,令老师和家长都很感动。未来我们将会以多元化方式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推广良好示例,供业界借镜参考。除了公民科内地考察外,我们举办不同主题的中小学生内地交流计划,每年提供约100,000个交流名额,足够让每名学生在中学或小学阶段最少有一次到内地交流的机会。新学年,我们将重启“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包括适合初中及高小学生的“同根同心”、为高中生而设的“同行万里”计划,以及两地姊妹学校计划,让同学在高小、初中、高中阶段,都能到内地考察学习,多角度认识国家的最新发展和成就,拓宽视野和丰富阅历,培养家国情怀,帮助他们“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学生通过亲身欣赏国家山川地貌,感受历史文化氛围,培养家国情怀,多角度认识国家和欣赏历史文化和成就,提升国民身分认同。图为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第二排右十一)3月9日率团前往深圳及广州,视察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内地考察的相关安排心系家国 传承文化为了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增强国民身份认同,我们以“多重进路,互相配合”的方式,通过跨学科协作、全校参与等渠道,提供多元的学与教资源,支援学校把爱国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教育局作为办学团体,带头组织“心系家国”系列,推动更具规模、更有系统、更多元化的国民教育活动。同时,鼓励学校善用“国民教育——活动规划年历”,结合课堂内外学习,把历史与文化传承融入教学日常。此外,我们加强课程中的国学元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经典文学作品,结合博物馆学习,重要节日,帮助同学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理解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和血脉相连,明白中国历史与自己的关系,积极参与、推动和贡献个人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四方八面的挑战,要朝正确的方向迈进,我们必须对世情和国情有通盘的了解,全面和准确认识“一国两制”,明确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与角色。因此,落实好国家宪法、香港基本法、国家安全教育,让青年一代明白香港的宪法地位及法治制度等重要概念,能对国家根本制度形成自觉尊重与维护的态度,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教师肩负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必须具备专业能力与操守。除了扩展《基本法及国安法》测试要求外,教育局去年底推出的《教师专业操守指引》,总结大家对教师专业的共识,把教育专业和个人修养相结合,以德育人。新学年,教育局会进一步优化教师的职前、新入职、在职及晋升培训,安排新入职教师及公营学校拟晋升教师参加内地学习团,增加在职教师到内地考察的机会,体验国情,明白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机遇,装备他们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的能力。我们将不遗余力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为香港打造一支专业优秀的教育团队,让爱国教育薪火相传。教育局作为办学团体,带头组织“心系家国”系列,推动更具规模、更有系统、更多元化的国民教育活动。图为教育局6月30日举行“心系家国”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暨官立学校联校活动汇演。前排左三为蔡若莲博士圆梦未来 贡献祖国习近平主席说:“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八大中心”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点战略,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青年一代建基“一国两制”及香港高度国际化与多元化的优势,追梦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事实上,香港青年人有冲劲、有创意、有潜质,是建设香港、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我们全力支持青年人到内地考察、实习,推出“细看大湾新机遇考察之旅”,加深同学对大湾区发展的了解,联系国家发展和个人目标。配合创科发展,政府亦订明指标:未来五年在本地资助大学的学生中,修读STEAM 学科的占35%,而修读“十四五”规划下“八大中心”相关科目者占60%,装备青年一代成长成才。展望未来,教育局将做好人才培育的“同·心·圆”,长远谋划教育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重大机遇。通过持续优化教育,教导学生爱国爱家,弘扬传统美德,把国家富强、民族幸福作为人生的理想与个人努力的志向。盼望与社会各界携手同心,关心关爱青年一代,培养他们成为既懂国家又懂世界、既有情怀又要有本领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和香港作出贡献。(标题有编改,文中图片均来自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