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春秋航空创始人王正华董事长,是在第十五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的后台。一头银发、精神矍铄,他身著白色画有春秋航空二次元航空形象代表“阿秋”的太极拳服,向记者一行人颇为干练地比了个抱拳礼。亲切、爽朗、没有一丝架子,看起来不像是一位开创内地民营航空先河的传奇企业家,反倒像是个能认真听年轻人谈论喜好、爱打太极的邻家爷爷——这是记者对王正华的第一印象。专访后,记者才理解,这一看似矛盾的两重身份背后是高度的统一。正是这滴水穿石的太极精神,贯穿了他传奇的一生。
文|本刊记者 黄钰洁
四十不惑,白手起家创春秋
时间回溯到1981年,当时37岁的王正华正在上海长宁区遵义街道担任党委副书记。为返城知青解决工作问题,他创办了6家企业,其中就包括上海春秋旅行社(春秋国旅的前身)。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意识到了自己更适合去商海中打拼。因此,他决心离开公职,辞职“下海”。6家企业里,政府只同意他带走当时不赚钱的春秋国旅,自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春秋国旅的起步资金并不多,甚至完全来自于知青们每人一元的导游培训班的报名费和学费。凭著这逐步积攒的3,000元人民币,王正华在长宁区的一条街边开设了一个2平方米的铁皮亭子,开了一个小窗口,来报名旅游的,则通过这个窗口交款办手续——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自此成立。
然而在当时,民营旅游并不乐观,团体游几乎被国有旅行社瓜分完毕。要挣得出路,只能选择“错位竞争”。因此,在学习到发达国家散客游才是旅游业主流时,他判断,未来散客游将成为内地潮流。他马上采取行动,在内地全面设点吸收散客、而后打包组团,使旅客享受团体游的便利与优惠的同时,满足其独特需求。顺著时代的发展潮流,春秋国旅得以快速发展。到1994年,春秋国旅坐上了内地民营旅游的“头把交椅”,并连续多年居于全国百强旅行社榜首。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一现状,春秋国旅要继续发展下去,不能仅仅依靠旅客本身,而是要把目光看向天上,打通上下游产业——航空业。谈及此,他笑著对记者说道:“当年我在做旅行社的时候,我就想我将来该怎么办?尽管当时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利润也不错,但我也在想办法考虑公司未来的出路。后来,我想著做航空。当时大家很惊讶,说旅行社的人看航空公司就好像看天上的星星一样;航空公司也看不起旅行社,就好像在天上看小蚂蚁一样。壁垒这样分明的两个产业,要怎么才能打通呢?”
经过了三年的调研分析,1997年,他从旅客的需要出发,开启了春秋国旅的包机业务,并开始向民航总局主动作经营汇报。这一坚持,就坚持到了2004年中国航空业向民营资本开放。这一年,王正华60岁,他和春秋航空终于等来了新的机遇,春秋航空成为了中国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开启了中国民航业的新篇章。
“要做自己擅长的事”
春秋航空发展壮大的历史,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缩影。2018年10月,王正华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然而,在记者问起春秋集团一步步发展壮大至今的成功秘诀时,王正华仍发自内心地感到谦虚,认为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说的是不要说春秋集团庞大,就连大我们都不敢称得上。说到底,我们现在才六百亿市值,人家六千亿、上万亿的公司多得很,所以我们只能算一个中小企业。我们有一点发展,从两平方米小亭子到今天能有一点发展,说大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这个机会;说小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那么我认为企业要尽可能做自己擅长的东西,不要什么都做。”
他谈到,在1994年春秋国旅曾取得业内第一时,各种各样的合作蜂拥而至,比如开发浦东、管理酒店,他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没有累积相关经验,因此拒绝了相关合作。唯有在国家旅游局委托他开发三亚旅游时,他同意一试。“当时我和同事们从三亚考察回来以后,同事们说不行,这个到处是烂尾楼的小渔村,风险实在太大。我却坚持认为三亚大有潜力,因为这里真的有旅游者喜欢的,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们喜爱的绿水青山。”紧紧抓住这一需求,王正华开辟了春秋国旅的三亚旅行,在熟悉的领域里,他得心应手——组织客人、包下飞机,一年一年、一来一往,伴著三亚自身的快速发展,三亚渐渐打响了自己中国旅游休闲度假圣地的名号,一个旅行社和一座城市就这样相互成就。
“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你就可以做成一点事情。”他这样总结。
紧随潮流,老骥伏枥志千里
疫情期间,航空业受到了极大冲击。根据2023年各大航司第一季度报告,春秋航空成了疫情之下恢复最快的航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问及此,王正华认为,“精准定位、紧随潮流,抓住人们最核心的需求”是最为重要的。
“我们的市场定位,就是年轻人、想要看看世界和想要省钱的人。疫情期间,整个航空业都受到影响。人家大亏,我们也跟著亏,人家还在亏,我们已经逐步盈利了。一方面是因为大航司机型多样、成本难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老百姓选择我、年轻人选择我,这就是当年定位比较好带来的成果。每增加一种机型,对于零件配件维护、飞行员培训等的成本就会提高,而我们是单一机型、单一舱位,成本自然就低。这不仅仅是为了盈利,而是我们分析了旅客最核心的需求,实际上就是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安全性问题”。王正华说,“我曾和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同台演讲,空闲和他聊天时,他也曾提到自己和家人在自掏腰包旅游出行时,也会首选廉价航空的机票,可见实惠是人们的第一选择。”紧紧抓住这一安全、准点、实惠的核心需求,顺应老百姓和年轻人们省钱的需要、顺应潮流,那么结果就是我们的航空做的还可以。
近年来,春秋集团仍在不断创新。将航空与直播间、元宇宙相结合,又顺应年轻人消费习惯及兴趣爱好,推出了不少如机票盲盒、脱口秀、相亲航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产品。在记者问到这些颇具创新思维的举措时,王正华只是笑笑,不断强调:“我不过是个爱空想的老家伙。”
2017年,他将春秋航空交棒给了自己的大儿子王煜,谈及孩子们的接棒,他眼神里透露著自豪,谦虚地说:“接上班了,我们现在航空和旅游做的还可以。”他又说:“我这个人说难听些就是闲不下来,总会有些空想,说好听些,就是外人说的有点战略眼光,能看得稍微远一些,所以我总在考虑怎样才能抓住未来的潮流。像元宇宙、区块链,当然我现在已经80岁了,是个很过分的老家伙,弄也弄不清这些东西,但是我想这是未来的一个潮流,是一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在的我不一定能看见它的成果,但未来的人们一定会不断研究下去,顺应这个潮流的发展。”
不久前,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大力支持民营经济。他对此很有感慨:“当初决心要做航空时,我对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做过分析。我发现,绝大部分的航空公司全是民营的,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公司是国有的。因此,我就判断未来民营经济一定是个发展趋势。为什么?民营经济的优势在于它的产业小、掉头快、灵活性高、积极性强。因此从改革开放到2004年放开民营航空,再到现在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中央的英明之处,除了少数必须要由国家掌控的产业外,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对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两个毫不动摇是千真万确的事。”
“顺应潮流”“找好定位”“永远想明天”,是王正华在接受采访中高频提及的几个词语。这看似与他不断强调的“只做自己擅长的事”相矛盾,实则不然。从旅行社到航空业的跨越,从顺应市场需求到主动探索市场的下一步发展,每一次敢想敢做的背后,实际上是王正华对于市场的大规模调研分析,分析透了,才会擅长、才敢想明天,“永远想明天”正是在“自己擅长的事”的基础上追赶潮流、不断创新,如此才能不断地发展。
大道至简,传奇本质为坚持
除了春秋航空创始人这一身份外,王正华另一身份也广为人知: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承人。此次采访,正是在他首次带队来港参加国际武术赛事的间隙中完成的。
王正华打太极拳已有48年,在他的带领下,不少春秋航空的员工也加入到了练拳的队伍中。他说道:“人要做任何事情,要先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所有的运动中,真正能够增强体质的,我认为太极拳是第一个。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奋斗、远虑、节俭、感恩’,带领大家打太极拳,也是感恩大家对公司的付出和贡献,真心希望我们公司的员工都能体质健康。目前我们公司的青年打太极拳打得不错,尤其是像今天来参赛的这些西班牙、巴西、墨西哥的外籍机长。这样,公司的年轻人之间有了共同语言、身体得到了锻炼,有的外籍机长还主动教家人一起打太极拳,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年轻一代得到传播与弘扬。”
此外,他也谈到了自己年轻时,师傅教拳时和他人的对决,太极拳静观其变、借力打力,一击致命,从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打太极拳最难的在于坚持,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而此次来港参加国际武术赛事,正是为了带领大家开阔眼界,向更多人学习。
打太极拳这一“修身养性”的运动,看似与这位一次次做出大胆又果敢的转型决定的传奇企业家格格不入,而在对王正华的采访结束后,记者才渐渐理解了这二者之间的高度统一。
太极拳的特点在于,看似缓慢,却蕴含巧劲;看似文拳,却仍有武劲;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以柔克刚,借力发力;最难的,正在于滴水石穿的精神和坚持。
而春秋航空的特点正在于,看似鲁莽的一次次转型,实际是精确的定位;看似是运气好赶上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实际背后离不开王正华多年如一日坚持报告的大量努力;看似传奇的发家史,实际只是把握住了人们最关心最需要的内容;不与其他企业正面比拼,而是找准市场所缺和自己的定位,一击致命;创业和太极拳一样,看似简单的成功规律,其背后最难的,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太极拳中的“太极”正是生发万物的本源,而春秋航空的建立,正是从精准定位、实用主义的本源出发,从人们希望安全、准时、优惠地出行的根本需求出发,最终诞生了集团一代又一代的辉煌。大道至简,回归本心,传奇的本质正是认准了一个目标,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并做到最好的匠人精神。
最后,王正华很有气势地再一抱拳,以一种洒脱的态度,结束了采访。既是传奇企业家,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推广者,这正是王正华的“双面”人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2/1cfSDCpu7YNMXeRmfbYNEeo5aeJLVU08ESX.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初见春秋航空创始人王正华董事长,是在第十五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的后台。一头银发、精神矍铄,他身著白色画有春秋航空二次元航空形象代表“阿秋”的太极拳服,向记者一行人颇为干练地比了个抱拳礼。亲切、爽朗、没有一丝架子,看起来不像是一位开创内地民营航空先河的传奇企业家,反倒像是个能认真听年轻人谈论喜好、爱打太极的邻家爷爷——这是记者对王正华的第一印象。专访后,记者才理解,这一看似矛盾的两重身份背后是高度的统一。正是这滴水穿石的太极精神,贯穿了他传奇的一生。
文|本刊记者 黄钰洁
四十不惑,白手起家创春秋
时间回溯到1981年,当时37岁的王正华正在上海长宁区遵义街道担任党委副书记。为返城知青解决工作问题,他创办了6家企业,其中就包括上海春秋旅行社(春秋国旅的前身)。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意识到了自己更适合去商海中打拼。因此,他决心离开公职,辞职“下海”。6家企业里,政府只同意他带走当时不赚钱的春秋国旅,自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春秋国旅的起步资金并不多,甚至完全来自于知青们每人一元的导游培训班的报名费和学费。凭著这逐步积攒的3,000元人民币,王正华在长宁区的一条街边开设了一个2平方米的铁皮亭子,开了一个小窗口,来报名旅游的,则通过这个窗口交款办手续——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自此成立。
然而在当时,民营旅游并不乐观,团体游几乎被国有旅行社瓜分完毕。要挣得出路,只能选择“错位竞争”。因此,在学习到发达国家散客游才是旅游业主流时,他判断,未来散客游将成为内地潮流。他马上采取行动,在内地全面设点吸收散客、而后打包组团,使旅客享受团体游的便利与优惠的同时,满足其独特需求。顺著时代的发展潮流,春秋国旅得以快速发展。到1994年,春秋国旅坐上了内地民营旅游的“头把交椅”,并连续多年居于全国百强旅行社榜首。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一现状,春秋国旅要继续发展下去,不能仅仅依靠旅客本身,而是要把目光看向天上,打通上下游产业——航空业。谈及此,他笑著对记者说道:“当年我在做旅行社的时候,我就想我将来该怎么办?尽管当时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利润也不错,但我也在想办法考虑公司未来的出路。后来,我想著做航空。当时大家很惊讶,说旅行社的人看航空公司就好像看天上的星星一样;航空公司也看不起旅行社,就好像在天上看小蚂蚁一样。壁垒这样分明的两个产业,要怎么才能打通呢?”
经过了三年的调研分析,1997年,他从旅客的需要出发,开启了春秋国旅的包机业务,并开始向民航总局主动作经营汇报。这一坚持,就坚持到了2004年中国航空业向民营资本开放。这一年,王正华60岁,他和春秋航空终于等来了新的机遇,春秋航空成为了中国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开启了中国民航业的新篇章。
“要做自己擅长的事”
春秋航空发展壮大的历史,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缩影。2018年10月,王正华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然而,在记者问起春秋集团一步步发展壮大至今的成功秘诀时,王正华仍发自内心地感到谦虚,认为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说的是不要说春秋集团庞大,就连大我们都不敢称得上。说到底,我们现在才六百亿市值,人家六千亿、上万亿的公司多得很,所以我们只能算一个中小企业。我们有一点发展,从两平方米小亭子到今天能有一点发展,说大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这个机会;说小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那么我认为企业要尽可能做自己擅长的东西,不要什么都做。”
他谈到,在1994年春秋国旅曾取得业内第一时,各种各样的合作蜂拥而至,比如开发浦东、管理酒店,他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没有累积相关经验,因此拒绝了相关合作。唯有在国家旅游局委托他开发三亚旅游时,他同意一试。“当时我和同事们从三亚考察回来以后,同事们说不行,这个到处是烂尾楼的小渔村,风险实在太大。我却坚持认为三亚大有潜力,因为这里真的有旅游者喜欢的,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们喜爱的绿水青山。”紧紧抓住这一需求,王正华开辟了春秋国旅的三亚旅行,在熟悉的领域里,他得心应手——组织客人、包下飞机,一年一年、一来一往,伴著三亚自身的快速发展,三亚渐渐打响了自己中国旅游休闲度假圣地的名号,一个旅行社和一座城市就这样相互成就。
“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你就可以做成一点事情。”他这样总结。
紧随潮流,老骥伏枥志千里
疫情期间,航空业受到了极大冲击。根据2023年各大航司第一季度报告,春秋航空成了疫情之下恢复最快的航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问及此,王正华认为,“精准定位、紧随潮流,抓住人们最核心的需求”是最为重要的。
“我们的市场定位,就是年轻人、想要看看世界和想要省钱的人。疫情期间,整个航空业都受到影响。人家大亏,我们也跟著亏,人家还在亏,我们已经逐步盈利了。一方面是因为大航司机型多样、成本难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老百姓选择我、年轻人选择我,这就是当年定位比较好带来的成果。每增加一种机型,对于零件配件维护、飞行员培训等的成本就会提高,而我们是单一机型、单一舱位,成本自然就低。这不仅仅是为了盈利,而是我们分析了旅客最核心的需求,实际上就是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安全性问题”。王正华说,“我曾和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同台演讲,空闲和他聊天时,他也曾提到自己和家人在自掏腰包旅游出行时,也会首选廉价航空的机票,可见实惠是人们的第一选择。”紧紧抓住这一安全、准点、实惠的核心需求,顺应老百姓和年轻人们省钱的需要、顺应潮流,那么结果就是我们的航空做的还可以。
近年来,春秋集团仍在不断创新。将航空与直播间、元宇宙相结合,又顺应年轻人消费习惯及兴趣爱好,推出了不少如机票盲盒、脱口秀、相亲航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产品。在记者问到这些颇具创新思维的举措时,王正华只是笑笑,不断强调:“我不过是个爱空想的老家伙。”
2017年,他将春秋航空交棒给了自己的大儿子王煜,谈及孩子们的接棒,他眼神里透露著自豪,谦虚地说:“接上班了,我们现在航空和旅游做的还可以。”他又说:“我这个人说难听些就是闲不下来,总会有些空想,说好听些,就是外人说的有点战略眼光,能看得稍微远一些,所以我总在考虑怎样才能抓住未来的潮流。像元宇宙、区块链,当然我现在已经80岁了,是个很过分的老家伙,弄也弄不清这些东西,但是我想这是未来的一个潮流,是一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在的我不一定能看见它的成果,但未来的人们一定会不断研究下去,顺应这个潮流的发展。”
不久前,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大力支持民营经济。他对此很有感慨:“当初决心要做航空时,我对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做过分析。我发现,绝大部分的航空公司全是民营的,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公司是国有的。因此,我就判断未来民营经济一定是个发展趋势。为什么?民营经济的优势在于它的产业小、掉头快、灵活性高、积极性强。因此从改革开放到2004年放开民营航空,再到现在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中央的英明之处,除了少数必须要由国家掌控的产业外,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对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两个毫不动摇是千真万确的事。”
“顺应潮流”“找好定位”“永远想明天”,是王正华在接受采访中高频提及的几个词语。这看似与他不断强调的“只做自己擅长的事”相矛盾,实则不然。从旅行社到航空业的跨越,从顺应市场需求到主动探索市场的下一步发展,每一次敢想敢做的背后,实际上是王正华对于市场的大规模调研分析,分析透了,才会擅长、才敢想明天,“永远想明天”正是在“自己擅长的事”的基础上追赶潮流、不断创新,如此才能不断地发展。
大道至简,传奇本质为坚持
除了春秋航空创始人这一身份外,王正华另一身份也广为人知: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承人。此次采访,正是在他首次带队来港参加国际武术赛事的间隙中完成的。
王正华打太极拳已有48年,在他的带领下,不少春秋航空的员工也加入到了练拳的队伍中。他说道:“人要做任何事情,要先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所有的运动中,真正能够增强体质的,我认为太极拳是第一个。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奋斗、远虑、节俭、感恩’,带领大家打太极拳,也是感恩大家对公司的付出和贡献,真心希望我们公司的员工都能体质健康。目前我们公司的青年打太极拳打得不错,尤其是像今天来参赛的这些西班牙、巴西、墨西哥的外籍机长。这样,公司的年轻人之间有了共同语言、身体得到了锻炼,有的外籍机长还主动教家人一起打太极拳,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年轻一代得到传播与弘扬。”
此外,他也谈到了自己年轻时,师傅教拳时和他人的对决,太极拳静观其变、借力打力,一击致命,从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打太极拳最难的在于坚持,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而此次来港参加国际武术赛事,正是为了带领大家开阔眼界,向更多人学习。
打太极拳这一“修身养性”的运动,看似与这位一次次做出大胆又果敢的转型决定的传奇企业家格格不入,而在对王正华的采访结束后,记者才渐渐理解了这二者之间的高度统一。
太极拳的特点在于,看似缓慢,却蕴含巧劲;看似文拳,却仍有武劲;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以柔克刚,借力发力;最难的,正在于滴水石穿的精神和坚持。
而春秋航空的特点正在于,看似鲁莽的一次次转型,实际是精确的定位;看似是运气好赶上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实际背后离不开王正华多年如一日坚持报告的大量努力;看似传奇的发家史,实际只是把握住了人们最关心最需要的内容;不与其他企业正面比拼,而是找准市场所缺和自己的定位,一击致命;创业和太极拳一样,看似简单的成功规律,其背后最难的,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太极拳中的“太极”正是生发万物的本源,而春秋航空的建立,正是从精准定位、实用主义的本源出发,从人们希望安全、准时、优惠地出行的根本需求出发,最终诞生了集团一代又一代的辉煌。大道至简,回归本心,传奇的本质正是认准了一个目标,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并做到最好的匠人精神。
最后,王正华很有气势地再一抱拳,以一种洒脱的态度,结束了采访。既是传奇企业家,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推广者,这正是王正华的“双面”人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2/1cfSDCpu7YNMXeRmfbYNEeo5aeJLVU08ESX.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