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霍启刚:时刻铭记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
编者按: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今年的全国两会因此备受瞩目。与此同时,今年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紫荆》杂志2023年3月刊特邀霍启刚等6位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撰文,谈他们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与两会的感受与抱负,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建议。文|香港 霍启刚霍启刚“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是我一直以来坚守的使命。对我来说,参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个慎重,而且经过详细思考的决定。回顾过去二十年,我除了工作以外,大部分时间也是用于参与社会公职,特别是青年、体育及文化范畴。过去五年,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在全国政协的平台服务,对不同议题建构了更宏观的想法,因此希望善用过去累积下来的经验和人脉网络,在全国人大的平台服务国家。在此,我要感谢各位选委和市民的支持与认同,让我有机会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这个重要职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近两星期的选举期间,我曾走访不同团体,参与了近30场的见面会,向各个团体解释我的理念,亦聆听他们的想法。我并不是每个范畴的专家,因此在选举后的这段时间,我已经跟渔农界、社福界等多个界别的代表见面,虚心请教,务求更好了解民生所需。在今年全国两会中,我会提出更多文化、体育领域以外的建议,主题将围绕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展各类产业产生经济动能。支持更多港人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内地港人群体我其中一个建议是关于放宽港人成立社会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在2019年发布,《横琴方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前海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南沙方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亦相继推出,为港人带来了不少机遇。其中南沙的港人社区正全速建设,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香港居民到大湾区内地九市,甚至其他省市发展。因此,我提出了数项建议,支持更多港人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内地港人群体,让他们更好更快融入内地生活。为了促进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共同发展,我也就跨境银行服务业务撰写了另一个建议,期望让市民在开设户口及投资上有更顺畅的体验以及更多选择。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两会谈及粮食安全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也就渔业发展作出了建议,期望内地及香港渔业共同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渔业资源综合开发,以产生协同效应,确保可持续及优质的粮食供应。当然,我亦将就自身最关注的文化议题提出建议,希望加强内地与香港文化旅游合作,建议内容涵盖优化外国游客过境免签政策和服务流程、提供资金和交流平台促进两地文化艺术合作交流等,期望善用香港对外平台的优势,与内地城市“并船出海”,对外讲好中国故事。2022年12月31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来自中国香港的艺术家在跨年倒计时活动上表演,并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后排右五)等合影(图:新华社)落实选举承诺发挥“双重积极作用”我认为人大代表的身份并不是一个荣誉称号,而是一个职责,是人民对我的期望,我时刻都对此铭记于心。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之时,我提出了五点政纲,涵盖的范畴全都关乎提升人民的生活福祉及善用产业优势促进国家发展。展望未来,我必定会落实我选举时的承诺,发挥“双重积极作用”,做好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同时在香港社会事务中作出正面影响。我将会善用自身立法会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等多个身份,与各个界别人士沟通,做好双向桥梁的角色。一方面向中央提出社会情况的观察和建议,接地气地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国家发展;另一方面将国情资讯带给公众,特别是向他们讲好当代中国的立法故事、法治故事,使立法过程成为宣传法律、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并让香港市民更多参与国家发展。此外,“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内地及香港的交流已经逐步复常,我将会善用南沙资源,协助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等“四业”问题,加强大湾区人才流动。至于产业方面,香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确立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因此我会在熟悉的文化、体育层面多作贡献,推动特区政府做好文化政策,促进内地及香港在有关方面的合作,支持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做好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知华友华人士的工作。我亦会就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及具数字资产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多作思考,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生态圈的建立,促进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将会时刻铭记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为国家长远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生活作出贡献!(作者系港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文章大小标题为编者所拟,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