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今年的全国两会因此备受瞩目。与此同时,今年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紫荆》杂志2023年3月刊特邀6位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撰文,谈他们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与两会的感受与抱负,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建议。

徐莉
文|香港 徐莉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几千名代表共聚北京,共商国是。本人有幸当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人大“新丁”深感责任重大,期望通过新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与国家治理和建设,将国家的好政策和经验带给香港市民。在构建地区治理体系层面,期望能帮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大局,并将房屋和医疗等“老大难”问题向国家反映,协助政府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破解深层次矛盾。
新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有21位是新面孔,涵盖政界到商界,再到教育、法律等各专业界别的精英贤达,呈现年轻化、专业化、多界别化的趋势,有利于为履职活动带入新活力与新思维。香港回归二十五年,国家已经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香港也正迈向“由治及兴”的新时代,新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一直以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在参与国家治理和香港社会事务方面发挥“双重积极作用”,成为中央与香港沟通的重要桥梁。一是在国家层面,积极参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工作,发挥香港代表专业能力强、国际视野广、务实有为等作风,积极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国家改革开放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献言献策,贡献香港智慧,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二是在香港层面,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作为爱国爱港的中坚力量,更需要承担维护国家宪法和基本法的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本港事务,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督促和推动香港履行宪制责任,切实有效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团结和谐,长期繁荣稳定。
国家主席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点希望”和二十大报告有关“一国两制”的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为香港实现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行动指南,对香港实现良政善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引作用。作为新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本人一定会秉承并发扬光荣传统,虚心学习,履职尽责,为助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增强香港“兴”的动能发挥更大作用。
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在促进国家与世界的联系,推动香港更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是责无旁贷。在未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要更有效助力香港准确把握“香港所长”和“国家所需”的交汇点,更加主动积极地做好与中央和内地省市对接,向香港推广内地机遇,向国际讲好香港故事等工作,令香港在“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香港与内地于2月6日起全面“通关〞。11日是全面“通关〞的首个周六,大批游客当天在香港尖沙咀及铜锣湾的商铺购物(图:中新社)提升内地旅客离港免税购物额度
振兴旅游业
随著内地与香港全面通关,社会全面复常,进一步提振两地经济活动和人文交流,帮助香港重拾发展动力和蓬勃生机。特区政府日前公布“你好,香港!”全球宣传活动,向全世界说好香港故事,推广香港商机,吸引旅客游玩消费,预期将吸引100多万游客到港,带动空前的消费热潮。
为进一步帮助香港经济复苏,本人将在会议期间建议,参考海南岛的免税措施——将免税购物额度放宽至每年每人10万元等相关优惠政策适用于香港,以吸引内地游客来港消费,重振香港旅游产业,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助推香港更好成为内循环的“参与者”和外循环的“促进者”。
增聘定向招募港澳籍公务员
助力打造湾区创科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央擘画的一张伟大发展蓝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如今大湾区的发展已经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逐步升级到治理机制的“软联通”,而支撑“软联通”改革的重点方向就要不断加强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在大湾区内的广泛深度流通,人才是诸多要素流通中最关键的部分,目前大湾区内各地均出台了一系列协助人才融合交流的政策。
此前深圳定向招募港澳籍公务员反应热烈,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标志,为大湾区其他城市树立了典范。港澳青年到深圳担任公务员,不仅是扩大了自身的就业渠道,增进对内地行政法律和公务流程的了解,也为深圳公务员体系带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理念。在深圳录用港澳籍公务员的推动下,会促进更多港澳籍人才到内地工作,有利于港澳人力资源要素融入内地,增强港澳居民对祖国的向心力,促进三地共同繁荣发展。
因此,本人将建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一步增加定向港澳选拔公务员职位的名额和领域。除了面向金融、法律、外语等热门专业外,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应开放更多职位,特别是广东省科技厅、各市的科技局或科技创新委员会等政府部门的科技相关职位,让港人有更多渠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作者系港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3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2/YpFZ0DVYoHpQXy4PK3P3wMxSzrOqjDSiP9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