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年中,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大国博弈更趋激烈。经过十年探索聚力,“一带一路”倡议克服各种困难与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合作成果,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全球化走向何处、全球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全球“四大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如何破解等事关全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给出了新的答案。
文|北京 刘倩
据统计,截至2023年1月,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对外直接投资方面,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为148.2亿美元,2022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209.7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从2015年3,987份增长至2022年5,514份,新签合同额也由926.4亿美元增加到1,296.2亿美元。十年来,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与广大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
“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成就
“一带一路”硕果
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这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时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重要成就的高度凝练与总结。“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这“三通”全面地归纳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与十年成就。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硬联通”就是基础。十年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硕果累累,为改善当地民生、扩大就业作出了贡献。2022年,雅万高铁作为东盟第一条高速铁路试验运行,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2022年前11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同比增长18.9%,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发送货物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0%和11%以上,在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
加强规则标准“软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些年,共建“一带一路”经贸领域、投融资领域以及交通领域的规则标准对接扎实有效。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正式生效,中国累计与32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与56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BIT),与59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同时,中国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诸多领域对接合作,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在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采用中国标准。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人文基础。“心联通”不仅包括在文化交流民心工程上做出的努力,也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改善当地民生的结果。十年来,在直接吸纳本地就业的同时,中国向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了本地劳动者技能水平,带动就业与收入提升,这为共建“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已紧密相连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一带一路”倡议代表著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提供了一个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平台,使得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能够自由、平等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与竞争中,这也是提高全球经济增长包容性的关键问题。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消除贫困、共享繁荣,共建“一带一路”则提供了一个通往包容性全球化的路径,最大限度顾及了普通民众的发展需求。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十年,让基础设施延伸至更多国家和地区,让经济增长惠及了更多民众。
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化提供了新思路。近几年,逆全球化浪潮不断涌起,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公共产品缺口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的走向成为至关重要的全球治理议题。曾经全球化的推动者成为了逆全球化的拥趸者,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全球化需要新思路、新方向,共建“一带一路”正是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提供的新方案。十年建设成就,证实了共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具有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的全球化,尊重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全球化,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社会公平的全球化,已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
共建“一带一路”建立了全球经济合作新范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聚焦经济发展,不搞地缘政治,不搞排他小圈子,注重和各国政策对接和机制建设。截至2021年底,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和地区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超过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万多个就业岗位;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一种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的可持续性国际合作新范式,它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式,增加了国际交流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也将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持久动能。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内容。自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后,共建“一带一路”积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大量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项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立体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在推进“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以及“绿色丝绸之路”中,不断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切实践行“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建设原则,尤其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中,严格遵守“东道国标准”。在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了“鼓励企业参照国际通行标准或中国更高标准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面对当前全球治理的失灵,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具有理论性、启发性的新理念和新治理方式来凝聚人心、聚合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对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一带一路”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经过十年实践,“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多领域、多层次的互联互通,达成合作与共识,促进沟通与交流,逐步开始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的共同体,逐步开始推进区域一体化以及全球化,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实践行稳,未来启航致远。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必将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在推进全球发展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上开启新征程,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教授,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