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陈撷霞:让慈善爱心在疫情中传递
4月2日,对于简陈撷霞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庆祝她就任博爱医院新一任主席的隆重日子,本来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时任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以及社会各界名流要参加此次“董事局就职交代典礼”,这也是博爱医院一年一度宣传慈善活动的重头戏。“这个应该是很隆重、庄严、重要的日子,从我们有董事局以来,71届的董事局新任主席就职典礼,今年第一次没办法举行。”简陈撷霞遗憾地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半年之久,香港社会秩序、市民生活大受影响,作为香港六大慈善机构之一的博爱医院也难置身事外。不过,这些困难并未吓倒简陈撷霞,这位从2004年就加入博爱医院的女强人带领1,700多名博爱医院员工积极抗疫,让这家拥有101年历史的慈善机构在疫情下继续结出善果。文 | 本刊记者 连振海 实习记者 贺子琪简陈撷霞(左二)带队前往元朗八乡横台山村,向长者赠送防疫物资疫情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基层市民记者:您从2004年进入博爱医院,至今已第17年。疫情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基层市民,您经常到基层一线,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简陈撷霞:我曾拜访一个家庭,一对夫妇有四个孩子,他们因为没有口罩,都不敢外出。如果一家人都外出,就要用6个口罩,当时口罩贵,他们日常用不起,所以每天只能轮流派一个人出去买菜。那天我们送防疫包给他们,他们真是流泪了,开心得流泪了,让人看了十分心酸!还有一个现象,我们派防疫包给基层市民,他们经常也不舍得用。因为我们派发给他们的口罩每人20个,他们也只能用20天而已。很多人因为口罩等防疫物资不够用,不愿意出家门,或者尽量少出家门。现在我们已分配28,000口罩到家庭及青少年服务单位,缓解这些弱势家庭的迫切需要。香港有很多老人家独居,疫情对他们的冲击更大些。这部分弱势社群、孤寡老人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疫情期间也没有中断。从2月至今,我们已获得捐赠口罩超过51万个,其中36万个已经分配到安老院及长者日间中心。今年6月13日我们到元朗八乡横台山村,很大的一个村庄。我去了一个老婆婆家里,她很高兴,因为平时没有人去看她,她也没有亲人,是靠我们“综合家居照顾服务队”送饭给她,再加上邻居的帮忙,才能维持日常的生活。那天刚好是她90岁生日,除了派防疫包给她,我自己也给了她一个红包,老婆婆很开心!疫情下,博爱医院属下的“综合家居照顾服务队”仍坚守岗位,向居住在偏远乡郊的长者送上饭盒及防疫包,并监察长者的健康情况记者:今年的疫情对你们开展慈善活动冲击大吗?简陈撷霞:当然影响很大。今年很多筹款活动都停了,我们筹款很困难。比如我们每年有一个博爱Golf慈善赛,本来应该是8月17号举行的,但是现在不行了,要改到10月21号,希望到时疫情会有所好转,我们就可以如期举行活动。此外,我们每一年都举办屋邨筹款月活动,由每年的8月到第二年的3月,一共7个月。港岛、九龙、新界的屋邨、商铺都会通过举办晚宴、音乐会来帮我们筹款。但是今年这些活动比较难开展了,因为限聚令。记者:你们还有哪些慈善活动受到了影响?简陈撷霞:博爱医院每年举办筹款活动很多,包括博爱武林大会、博爱欢乐传万家、博爱单车百万行、博爱月全港性筹款、博爱x老夫子慈善跑等。但疫情之下,基于限聚令等原因,这些活动基本上都取消、延期或调整安排。慈善活动受到影响,那些得到慈善机构援助的基层市民也深受影响。灵活应变,让慈善爱心继续传递记者:面对疫情的冲击,你们做出什么调整?简陈撷霞:我认为逆境之下就更须讲求灵活变通,重要的是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我们不知道疫情会怎么发展,这个我们控制不了。但我们的员工要上下一心,做好抗疫工作,做好我们的慈善服务。今年有些活动做不了了,我们要及时改变计划,规划一下下阶段怎么调整,不能原地踏步,浪费时间。我们有一个单车百万行募款活动,是博爱医院每年一度的旗舰项目,本来准备在今年3月开展,但受疫情影响被迫取消往常的线下活动。我们转换了思维,准备改线下为网上,举行“博爱全民Free Riding”全港首个线上踩单车活动。这个线上活动我们第一次推出,不限制地点、时间,既可借此筹募善款,又可鼓励大家在不聚集的情况下勤做运动,可谓一举两得。报名费扣除成本后,所得善款将作社会服务用途,支持博爱医院继续服务弱势社群。我们与苏黎世保险(香港)推出“疫境前行”关怀计划,首阶段针对学童及长者的防护及学习需要,派发3,000份“疫境加油包”。我们亦在Facebook开设节目,谈谈疫情期间怎么保健,怎么保持身心的健康;第二阶段我们将关注市民的身心需要,透过邀请各方专家,作心理辅导、亲子日营等正向支援。这项活动将在博爱医院属下11间儿童及家庭中心,以及10间长者日间中心展开,让“疫境前行”关怀计划成功连系社区,预计将有5,000多名市民受惠。因应个别屋邨的情况,民政事务总署特别为个别楼宇和屋邨居民提供一次自愿性质的免费病毒检测服务。上个星期,他们叫我们过去帮忙,到有新冠肺炎确诊个案的屋邨做服务。我们在8月14日、15日就派人到天泽邨的泽星楼和八乡的南坑村,帮忙派发樽和回收样本,为4,000名左右住户提供有关支援,有助及早找出社区隐性传播链。作为慈善团体,我们会积极与特区政府部门沟通,特区政府要求我们做的,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8月14日、15日,博爱医院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总署的病毒检测工作,为元朗区南坑村及天泽邨泽星楼的居民进行登记及派发样本瓶记者:疫情对长者的冲击很大,他们当中很多人需要照顾,也需要慈善机构的援助,你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帮助长者的?简陈撷霞:我们有一个“综合家居照顾服务队”,我们有些员工和一些义工每天都要到偏远的地方,去探访独居的老人,疫情期间他们也没有停过。要到老人家里照顾他们,看看他们会不会缺少口罩、防疫用品、食物等,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们每天也会派人送饭给他们,中午、晚上两餐。疫情期间我们不仅没有停,还加强了我们的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因为疫情他们难得出家门,也没有人可以去探望他们。我们自己办的安老院也是不可以停止服务的,老人家长期住在安老院里,所以疫情期间安老院的前线员工每天都要上班。香港安老院曾出现过群体感染事件,所以安老院的工作量很大,工作压力也很大。他们要安排长者通过视像跟他们的家人网上见面。安老院的长者不能聚在一起活动,员工要因应个别的需要特别为老人安排活动,安排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活动,所以他们的工作也很繁琐。安老院的员工是分组上班的,一三五一组,二四六一组,上午一组人,下午一组人。他们分开上班,是很好的预防,不然有一个感染的话,大家全部都不能上班了。我们尽量做好这个防疫工作,目前做得还不错。我们还要建香港最大的安老院舍—“博爱医院屯门蓝地长者护理及护养安老院舍”,这将会是一所结合科技与实用的安老院舍,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长者服务。这个院舍建成后可提供1,434个宿位,包括930个持续护理宿位及504个护养服务宿位。这个项目获得政府及多个界别的社会贤达支持,体现官、商、民携手同行的决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最快可于2023年完成兴建。记者:疫情期间,很多市民去医院的次数少了,甚至不敢去医院。为了市民看病方便,你们有什么具体的措施?简陈撷霞:我们有中医流动医疗车车队服务市民,方便市民看病。2006年我们成立中医流动医疗车车队,服务港岛、九龙、新界的社区。疫情期间,很多人不敢来医院看病,我们只有走出去服务他们。我们有30部中医流动医疗车,服务全港150多个点。他们分区看诊,哪部车去哪一区,每一区有好几个点,大家有个时间表轮流值班。除了星期天休息日,他们每天都在全港流动服务。我们会在网上发布这些医疗车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服务,市民就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去看病。这些中医流动医疗车具有深入社区、服务到点的优势,为弱势社群提供便捷的中医中药、针灸诊疗等服务,深受市民的欢迎。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博爱医院的中医诊疗服务从1919年创立时就开始为市民提供,可以说源远流长。目前,我们共有43个中医服务单位,全港共有服务点超过150个。我们的中医药服务是专业、全面、可靠的,预计本年度服务人次将超过60万。随著中医药技术走向国际,香港特区政府也将中医药纳入本港医疗系统,并开始筹建香港首间中医医院,预计将于2024年落成并启用。为响应特区政府立意兴办中医医院的政策,我们已参加第一期投标申办香港首间中医医院的运作。目前我们已通过投标资格预审,并将参与下一轮投标。在港中企齐心抗疫共度时艰记者: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企业积极响应特区政府呼吁,给慈善机构捐款捐物,与市民一起抗击疫情,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简陈撷霞:我们得到了不少中资企业的捐助。6月13日,我带队前往八乡横台山,拜访当地的独居长者,向他们派发防疫包,这些防疫包是由中国建设银行(亚洲)捐赠的,共30 万个,内含口罩、酒精搓手液、保健汤包、米等物资,共有4,300名市民受惠。在我们迫切需要防疫物资的时候,建行(亚洲)还向我们捐赠6,000个口罩。3月27日,他们还派出义工队,协助我们包装防疫物资,将防疫物资尽快送到有需要的长者及基层人士手上。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向博爱医院捐赠港币30万元,用于购置防疫包,以送赠有需要的长者及基层家庭3月7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中国太平慈善基金会捐款109万港币,用以购置一辆中医流动医疗车。这部车将以流动形式服务香港不同小区,车上配备博爱医院丰富经验的专业中医人员,把善心传至社区基层。3月16日,他们还派遣义工队深入元朗和天水围社区,慰问我们的安老院、长者地区中心、家庭多元智能中心和青少年服务中心的基层长者和社群人士,并捐赠口罩23,000个,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疫情期间,我们开设了博爱电子图书馆。有家中资公司准备捐一个网上图书给我们,让我们各校学生、家长、儿童等可以免费使用十年。这些网上图书给我们的小学生看,他们可以在上面学普通话,也可以学简体字,非常实用。我觉得现在香港学生最需要学习普通话,因为我们这代人学普通话学得很辛苦,没有这个语境。记者:除了与在港中资企业合作之外,在国家层面你们有什么合作吗?简陈撷霞:有的,我们有个“中医针灸戒烟计划”,针灸戒烟在香港只有我们这一家,我们是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特区政府卫生署一起合作的。我们通过中医流动医疗车深入社区,为巿民提供免费针灸戒烟服务。目前已为10,000名吸烟者,提供超过90,000人次免费中医针灸戒烟服务。我们在中医针灸戒烟服务的成效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的认同,把中医戒烟项目引进大湾区。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上,我们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深圳市中医院三方合作,签署中医戒烟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为戒烟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方案。16年前我刚加入博爱医院的时候,博爱医院属下只有40多个服务单位。经过多年的努力,时至今日,我们已跃升成一所颇具规模的慈善机构,辖下单位已达100个,遍及港岛、九龙、新界,每年受惠人次超过100万。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0年9月号责编:莫洁莹、李博扬编辑:邸 倩、贺子琪审核:连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