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深远。服务香港142年、见证历史不同挑战的香港保良局,自疫情之初起便一直迎难而上,兼顾安全与服务作灵活应变,更全力支援社会上的弱势社群“共跨疫境”,与香港各界继续共同努力,同心抗疫,实践关爱。

何超凤(右一)探望谭婆婆,了解食物援助对她与孙女生活的帮助
我接任今届保良局主席的时刻,正值一个变化急遽的非常时期:新冠病毒疫情来势汹汹,学校全面停课,防疫物资一度供应紧张,大小仪式得要延后、取消或从简。服务前线的保良局员工就无不严阵以待、坚守岗位——每个片段,种种细节,既写照著疫情挑战的严峻紧张,更彰显保良上下团结一心,排除万难的服务传统。
回应时代 同历挑战
回望142年来,秉承“保赤安良”宗旨的保良局,一直都紧贴社会脉搏,积极开展多元化服务,回应时代的不同挑战,与香港社会同行。前贤眼见当年人口贩卖猖獗,故而创立保良局,保护受影响妇孺。其后有见香港教育需求殷切,局方便开始设立学校,至今成为本地最大规模的主要办学团体之一;随著香港社会发展,保良局在儿童服务以外,陆续开展安老、康复、青少年、康乐文化及医疗服务。至今,保良局设立超过300个服务单位,每年服务近70万人次,为社会基层家庭及不同年龄群组提供多元支援。

保良局配合政府征用,将保良局赛马会北潭涌度假营调拨作卫生署检疫中心
保良局在历史的风浪起跌中与香港人同跨崎岖,应急济危。远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火洪灾,时任保良局董事会迅速调配物资赈济灾民,收养遗孤;乃至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保良局亦推出“关爱无限.共跨疫境”扶弱计划向生计受创的基层市民伸出援手,服务单位的服务亦灵活应变,务求在提供照顾与减少聚集之间兼顾两全。
不论今昔,在每个困难时刻,保良局总也适时支援,携手同心。天灾无常,我们总会常陪左右,与香港社会晴雨同行。
承传关爱 尽心服务
因著父亲何鸿燊博士大紫荆勋贤的教导,我承传奉献社会的心志加入保良局,到上任主席的这一年,就订立“关爱无限.咫尺善行”的主题,含义是:同心共融无分彼此,使关爱遍及不同世代社群;透过大小善行体贴受众,让他们切身感受关心温暖。
这份精神,正正承传自家父言传身教。他一生奋斗立业,更热心公益积善不断,尤其对下一代的教育及成长最为重视,多年来不断捐助办学,亦在社会文化不同范畴尽心倾力,建树无数。而在我加入保良局以来,既承传家父的奉献精神,加上亲身实践力行,启发我往后投身慈善的理念,希望为社会作一点点贡献。
面对疫情,保良局团队都灵活应变,继续贴心服务,尽己所能坚守专业,为抗疫出一分力。从疫情暴发初期,保良局已全力支持政府防疫工作,包括配合政府征用,将保良局赛马会北潭涌度假营调拨作卫生署检疫中心,亦依循官方防疫指引,保障同工受众的健康与福祉。
直到政府宣布停课,保良局属校教职员同样灵活应变,充分应用资讯科技,务求“停课不停学”,保障师生同时继续教学。尤其疫情半年以来学校难以面授教学,公开试需要屡次延期之下,保良局属校依旧有不少应届公开试考生取得理想成绩,正是师生努力不懈、同心应对的成果,令我非常鼓舞。
保良局旗下各服务单位,在疫情期间同样小心应对,尽心服务:例如安老院舍虽得要暂停探访,同事就充分利用科技,协助长者与家属定期视像通话,一屏之隔,仍能“面对面”传心传情;社区康复支援服务因疫情只能维持有限度服务,但保良局职员仍定时致电慰问,了解受众生活近况,按需要提供上门支援服务并送上抗疫物资及生活用品包,务求兼顾防疫与服务需要。特殊幼儿团队亦亲自制作并派送在家使用的教材套及训练包,让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幼儿不会因为疫情缘故暂停训练。

保良局安老服务职员为长者安排视像探访,联络家人
扶弱济困 共跨疫境
去年,香港已有达140万人,即近五分一人口生活于贫穷线下。而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的重创打击下,失业减薪或开工不足遍及各行各业,基层生计更是百上加斤。
有见及此,保良局自2月起已推出一系列抗疫支援措施,包括向基层家庭派发防疫物资、流动中医诊所在接近20个服务点提供义诊,并减免属校学生学费及杂费、向属下不同单位内服务营运商提供适切减免措施等。本局更于5月推出“关爱无限.共跨疫境”扶弱计划,透过属下社会服务单位、社区饭堂、幼稚园暨幼儿园等社区网络,提供食物包、儿童营养包、热餐服务等紧贴时需。计划得到不少热心人士和企业支持,捐赠物资和善款,目标是可达10万人次受惠。
10万人次的目标背后,有著一张张温暖真实的脸孔,一幕幕疫境之下奋斗的故事。我亲身接触过的谭婆婆,她独力照顾13岁的孙女,有关节旧患的她,疫情前要靠执拾纸皮增加收入;现在为免染疫放弃工作。捉襟见肘下,她时常都为孙女著想:“希望留多一点给孙女。”当她们收到包罗生活基本所需的食物包时,她们感受到生活里确确实实得到一份帮助,一份温暖。
各界同心 关爱无限
“关爱无限.共跨疫境”扶弱计划推展期间,有赖不同的企业机构供应捐助,更获企业义工身体力行的支持,令我深深欣慰。保良局属校应届中学文凭试考生组成的“‘共跨疫境’DSE义工团”亦不遗余力,一众同学在经历波折重重的公开试后,仍抽出宝贵的假期服务弱势社群,他们的活力与热诚实在令我十分感动。在此感谢所有捐输襄助的机构、义工同时,亦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一同与基层“共跨疫境”。
扶幼助老 放眼未来
我深信“教育改变命运”。贯彻“保赤安良”的初心,保良局亦会继续发展教育,关爱下一代:在硬件上完善建设,及提供学习援助方面,包括语言学习、情绪支援等各方面亦继续不遗余力,如去年成立的“保良局学童快乐成长基金”,就为属校学童精神健康作全面支援。
承传先父何鸿燊博士大紫荆勋贤毕生致力慈善、热心教育的精神,我就以各界于先父丧礼捐献的帛金及本人的捐款,成立“保良局何鸿燊博士纪念基金——学生支援计划”,为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支援,包括购买资讯科技装置以应对因疫情而增加的线上学习需要等。
未来香港社会将要面对老年化的挑战。保良局已早作准备,包括运用大数据分析如何优化上门照顾服务,完善安排,达致“居家安老”的目标;而本局研发的“‘回味’流心软餐”,则在传统糊餐之上,更重现食物的色香味形,为长者著想更深,在照顾中注入更多关爱。
照顾不同世代,贯彻初心建设将来,是保良局的不变目标,有赖保良上下与各界一同携手努力。

保良局透过“关爱无限.共跨疫境”扶弱计划,全力支援受疫情影响的基层家庭,向他们提供食物援助
同施援手 共建美好
疫情对基层冲击非常深远,今后需为更多受众提供持续支援,保良局仍亟需各界继续支持捐助,让本局可透过服务网络,为向社会上不同有需要人士提供灵活及时的支援继续努力。
保良局快将推出“保良之友”捐款计划,善长及关爱社会的企业可捐助保良局的不同范畴项目,让“关爱无限”的心,成为在生活中实践的“咫尺善行”,点亮每一个有需要的社群。
在此衷心祝愿疫情尽快过去,社会早日回复正轨。142年以来保良局与香港社会并肩,共同跨过高低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实践关爱,尽心服务,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出力。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0年9月号
紫荆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