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更加年轻化 更具代表性
港区委员在会上对如何进一步推动内地与香港青年的交流建言献策。图为参加“青年汇聚2019”沪港青年学生交流活动的香港青年在机场合影留念(图:香港青年协进会)
会议期间,全国青联委员审议通过了全国青联第十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确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会徽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国青联新一届领导机构。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汪鸿雁当选为十三届全国青联主席,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霍启刚、香港经民联青委会主席梁宏正等18人当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会议还选举了251人当选全国青联十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港区委员人数占整体委员数目的相当部分
8月17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香港)在深圳举行,这也是会议首次在深圳设立分会场,全国青联港区特邀委员以及部分内地在港委员参会。
据悉,在参加本届大会的1,375名青联委员中,香港委员共101人,包括港区委员94人及内地有关省市和界别推荐的在港委员7人,占了整体委员数目的相当部分,是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之一。全国青联委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对记者表示,这证明了中央对香港的高度重视,对香港青年工作的高度关注。“我们感到很荣幸,中央这么重视我们的声音,更重视我们的工作,我们将不负所托,充分发挥委员双重积极作用,继续做好青年工作。”吴学明说。
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霍启刚、香港经民联青委会主席梁宏正等18人当选全国青联副主席。图为大会深圳分会场(图:南方+)
除霍启刚、梁宏正当选新一届全国青联副主席外,当选新一届全国青联常委的香港青年还包括泛华会计事务所执行董事范骏华、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杨全盛、和富社会企业执行总监蔡德升、新华网亚太副总经理詹胜、太阳城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廖伊曼、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政治助理冯英伦、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辉、庄氏中国董事会主席庄家彬、龙昌投资有限公司联席董事梁毓伟、香港万德移动集团执行董事及董事总经理刘智仁、朗晴货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子文、福万(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智彬。
与上届相比,本届港区青联委员的代表性更加广泛,商界代表明显减少,更多地向基层和专业人士倾斜。除商界外,还涵盖了政界、法律界、传媒界、教育界、金融界、社会福利界、资讯科技界、文化界、卫生服务界等诸多界别。此外,委员新老更替加快,本届港区委员中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新当选委员的占比高达60%多。这些爱国爱港的青年人的加入,也将给全国青联增添新的活力,积蓄更多能量,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青年的交流,推动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新当选全国青联副主席的霍启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担任全国青联副主席既是荣誉亦是责任。在过去的几个月,霍启刚接触了不少来自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的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 ,“我也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可以更深入了解他们现时的发展及所面对的问题,探讨在青联这个层面可以如何帮助业界朋友。”霍启刚说。
同样刚获任全国青联副主席的梁宏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愿意秉持热忱之心,做好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利用好青联这个平台,将青年所思所想进行有效反应,把年轻人需要什么的有关信息传递到不同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方面多关心香港青年。未来五年,有一大班很好的青联委员一起为香港、为祖国年轻人服务,他对此非常有信心。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丽晶集团有限公司总监张彦南表示,今届全国青联主张青年创新网上经济,引入青年主播当委员,带动新一波网上文化。激发更多各行各业转型,更需要年轻力量革新,国家的重视令年轻一代对未来充满希望,而香港青年也能利用国际视野做出新经济新行业。
会上,不少港区青联委员都谈到了对香港当前形势的看法和对未来工作的一些建议。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杨全盛表示,自己参加青联十四年,看到了多年香港青年工作的发展。香港长大的青年人缺乏国民身份认同,而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收到的往往亦都只是片面资讯,缺乏多角度思考的机会,慢慢变成人云亦云的一群。杨全盛认为,解决青年人国民身份认同的问题,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希望有关方面能一起合作,抓住香港国安法实施的机遇,携手为香港青年工作继续努力。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凤凰卫视副采访主任黄芷渊认为,“修例风波”加上疫情影响,令大湾区融合工作受阻。疫情过后,香港更应加紧步伐,做好大湾区工作。湾区机遇非口号,需让香港青年实实在在看到机遇和发展空间,甚或能为解决香港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有全国青联委员在座谈时指出,去年“修例风波”中,香港黑暴横行,社会动荡不安;今年香港国安法出台,使香港的政治形势出现了根本性好转。杨容容委员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在教育方面,加强学生对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等的全面认识。二是在舆论方面,加强政治论述,更好掌握话语权,引导市民对民主、自由等概念形成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
会上,不少港区青联委员都认为,经过近年来的推动,香港青年到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意愿明显加强。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内地与香港青年之间的交流,委员们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
霍启刚认为,无论深港合作,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对于香港年轻人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已有一批香港青年在深圳和大湾区创业且发展得较好,但当他们事业相对稳定后,进一步需要考虑的是诸多生活问题。亟需出台更多让香港青年真正在深圳和广东安居乐业等民生政策,引领其更多更好地定居发展。
梁宏正表示,未来自己计划创造更多平台,从不同项目入手,譬如创客题目,让港生和内地学生有机会共同完成一些课题,深入沟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促进两地青年的交流。
吴学明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的成员,曾组织过4,500人的粤港澳三地青年的考察团,邀请过56个民族的代表开展书法课,还曾邀请到“愤怒的小鸟”创办人到香港讲课等等。他建议,用更多文化软实力吸引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以娱乐产业为例,很多香港青年都很想参加《中国好声音》《中国新说唱》《一站到底》等大型节目,建议这些内地节目可以开设香港站,让香港青年可以更多了解内地的潮流文化并参与其中。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医疗及保健器材行业协会副主席柯家洋表示,可搭建两地青年融合服务机制,为想来大湾区就业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服务。深圳等一些大湾区城市的新兴市场蓬勃发展,这是香港青年的机遇,愿意搭建商界平台去联动企业,促进企业线上线下联合招聘,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地实习和就业机会。
委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将更加积极投身于推进内地与香港的青年发展事业中,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香港青年与内地的沟通交流,积极推动香港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0年9月号
紫荆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新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更加年轻化 更具代表性
港区委员在会上对如何进一步推动内地与香港青年的交流建言献策。图为参加“青年汇聚2019”沪港青年学生交流活动的香港青年在机场合影留念(图:香港青年协进会)
会议期间,全国青联委员审议通过了全国青联第十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确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会徽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国青联新一届领导机构。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汪鸿雁当选为十三届全国青联主席,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霍启刚、香港经民联青委会主席梁宏正等18人当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会议还选举了251人当选全国青联十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港区委员人数占整体委员数目的相当部分
8月17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香港)在深圳举行,这也是会议首次在深圳设立分会场,全国青联港区特邀委员以及部分内地在港委员参会。
据悉,在参加本届大会的1,375名青联委员中,香港委员共101人,包括港区委员94人及内地有关省市和界别推荐的在港委员7人,占了整体委员数目的相当部分,是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之一。全国青联委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对记者表示,这证明了中央对香港的高度重视,对香港青年工作的高度关注。“我们感到很荣幸,中央这么重视我们的声音,更重视我们的工作,我们将不负所托,充分发挥委员双重积极作用,继续做好青年工作。”吴学明说。
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霍启刚、香港经民联青委会主席梁宏正等18人当选全国青联副主席。图为大会深圳分会场(图:南方+)
除霍启刚、梁宏正当选新一届全国青联副主席外,当选新一届全国青联常委的香港青年还包括泛华会计事务所执行董事范骏华、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杨全盛、和富社会企业执行总监蔡德升、新华网亚太副总经理詹胜、太阳城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廖伊曼、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政治助理冯英伦、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辉、庄氏中国董事会主席庄家彬、龙昌投资有限公司联席董事梁毓伟、香港万德移动集团执行董事及董事总经理刘智仁、朗晴货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子文、福万(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智彬。
与上届相比,本届港区青联委员的代表性更加广泛,商界代表明显减少,更多地向基层和专业人士倾斜。除商界外,还涵盖了政界、法律界、传媒界、教育界、金融界、社会福利界、资讯科技界、文化界、卫生服务界等诸多界别。此外,委员新老更替加快,本届港区委员中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新当选委员的占比高达60%多。这些爱国爱港的青年人的加入,也将给全国青联增添新的活力,积蓄更多能量,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青年的交流,推动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新当选全国青联副主席的霍启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担任全国青联副主席既是荣誉亦是责任。在过去的几个月,霍启刚接触了不少来自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的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 ,“我也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可以更深入了解他们现时的发展及所面对的问题,探讨在青联这个层面可以如何帮助业界朋友。”霍启刚说。
同样刚获任全国青联副主席的梁宏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愿意秉持热忱之心,做好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利用好青联这个平台,将青年所思所想进行有效反应,把年轻人需要什么的有关信息传递到不同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方面多关心香港青年。未来五年,有一大班很好的青联委员一起为香港、为祖国年轻人服务,他对此非常有信心。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丽晶集团有限公司总监张彦南表示,今届全国青联主张青年创新网上经济,引入青年主播当委员,带动新一波网上文化。激发更多各行各业转型,更需要年轻力量革新,国家的重视令年轻一代对未来充满希望,而香港青年也能利用国际视野做出新经济新行业。
会上,不少港区青联委员都谈到了对香港当前形势的看法和对未来工作的一些建议。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杨全盛表示,自己参加青联十四年,看到了多年香港青年工作的发展。香港长大的青年人缺乏国民身份认同,而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收到的往往亦都只是片面资讯,缺乏多角度思考的机会,慢慢变成人云亦云的一群。杨全盛认为,解决青年人国民身份认同的问题,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希望有关方面能一起合作,抓住香港国安法实施的机遇,携手为香港青年工作继续努力。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凤凰卫视副采访主任黄芷渊认为,“修例风波”加上疫情影响,令大湾区融合工作受阻。疫情过后,香港更应加紧步伐,做好大湾区工作。湾区机遇非口号,需让香港青年实实在在看到机遇和发展空间,甚或能为解决香港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有全国青联委员在座谈时指出,去年“修例风波”中,香港黑暴横行,社会动荡不安;今年香港国安法出台,使香港的政治形势出现了根本性好转。杨容容委员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在教育方面,加强学生对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等的全面认识。二是在舆论方面,加强政治论述,更好掌握话语权,引导市民对民主、自由等概念形成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
会上,不少港区青联委员都认为,经过近年来的推动,香港青年到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意愿明显加强。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内地与香港青年之间的交流,委员们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
霍启刚认为,无论深港合作,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对于香港年轻人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已有一批香港青年在深圳和大湾区创业且发展得较好,但当他们事业相对稳定后,进一步需要考虑的是诸多生活问题。亟需出台更多让香港青年真正在深圳和广东安居乐业等民生政策,引领其更多更好地定居发展。
梁宏正表示,未来自己计划创造更多平台,从不同项目入手,譬如创客题目,让港生和内地学生有机会共同完成一些课题,深入沟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促进两地青年的交流。
吴学明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的成员,曾组织过4,500人的粤港澳三地青年的考察团,邀请过56个民族的代表开展书法课,还曾邀请到“愤怒的小鸟”创办人到香港讲课等等。他建议,用更多文化软实力吸引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以娱乐产业为例,很多香港青年都很想参加《中国好声音》《中国新说唱》《一站到底》等大型节目,建议这些内地节目可以开设香港站,让香港青年可以更多了解内地的潮流文化并参与其中。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医疗及保健器材行业协会副主席柯家洋表示,可搭建两地青年融合服务机制,为想来大湾区就业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服务。深圳等一些大湾区城市的新兴市场蓬勃发展,这是香港青年的机遇,愿意搭建商界平台去联动企业,促进企业线上线下联合招聘,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地实习和就业机会。
委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将更加积极投身于推进内地与香港的青年发展事业中,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香港青年与内地的沟通交流,积极推动香港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0年9月号
紫荆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