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全国各地开始积极倡导践行节约用餐、杜绝浪费的文明行动。然而另一方面,有关粮食安全危机的言论也随之出现,一些民众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屯粮过冬。究竟中国人的饭碗能不能继续端牢?为什么要提倡制止餐饮浪费?厉行节约、爱粮惜粮要怎么做才合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其实这些疑问惹人深思,更发人自省,人人都应以之共勉。
文 | 北京 寒江雪
中国确保“百姓饭碗”有信心有底气
疫情、乾旱、洪水……2020年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无不令人感叹,“生活太难了!”对“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不管发生了什么,吃饭始终都是头等大事,只有吃饱了,才能生存下来,才能继续生活。
粮食!粮食?“食以粮为先”,那么粮食足产吗?粮食够吃吗?粮食还安全吗?
答案是:够吃!安全!截至目前,不仅足产还有增产!
我国全年的粮食分三季——夏粮、早稻和秋粮,目前夏粮和早稻已经丰收到手。国家统计局8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的夏粮不仅实现了丰收还创下了历史新高,总产量2,856亿斤,比去年增长0.9%;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546亿斤,比2019年增加20.6亿斤,增长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
秋粮是大头,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农情调度情况,今年我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全国晚稻栽插结束,目前长势总体不错。尽管今年局部旱涝灾害较重,但各地全力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目前来看,60%的秋粮在北方地区,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其中东北地区秋粮作物已经进入灌浆期,除局部受旱外,大部长势好于去年。黄淮海地区土壤墒情好、夏玉米长势普遍好于上年和常年。南方地区,中晚稻除局部受洪涝影响生育期有所推迟外,大部分地区的长势总体正常。
综上所述,今年夏粮和早稻丰收大局已定,秋粮正在争取好的收成,旱涝灾害没有逆转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的态势。
再看我国粮食储备情况,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277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以上,稻谷、小麦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多年稳定在95%以上。粮食的连年丰收,是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目前,全国小麦、稻谷库存量大体相当于全国居民一年的消费量,谷物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因此,我国的粮食库存总体比较充足,再次增强了中国端牢“百姓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在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图:新华社)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8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一则消息竟引起了一些炒作粮食危机的言论。该消息称,截至8月5日,全国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其中,河北、河南、山东等一些农业大省的小麦收购皆出现同比减少的情况。
近千万吨的减少确是事实,再仔细一看,减少的是什么?是产量吗?不是产量,是小麦的收购量!片字之差、离意千里,以此来推断粮食不够著实荒唐。
既然夏粮和早稻实现了双丰收,那为何收购数量还会减少呢?这就要归于经济学范畴了,农村有句俗话叫“庄稼老头长得怪,你越涨价越不卖”。有媒体报道,在河北柏乡县西汪镇东施庄村,种粮大户冯连辰今年种植了750亩优质强筋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当地优质强筋小麦价格已经从1.23元上涨至1.32元左右。他认为小麦价格还会上涨,所以把小麦储存在了柏乡县金谷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的“粮食银行”中,准备等到价格合适时再出售。
可以看到,农民的市场化意识正在提高。加之如今我国粮食收购由以前的集中收购转化为全年均衡收购,收购期相应拉长,所以在今年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农户们并不急于售粮。此外,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他们认识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主产区农户存粮数量较往年也有所增加。
简言之,主要是由于今年农户普遍惜粮、不急于出售,以致小麦收购数量暂时出现减少。所以,那些妄言粮食不够、煽动屯粮的论调应休矣。
今年入汛以来,严峻的防汛形势一度影响灾区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汛情险情灾情,习近平总书记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连续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图为8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磁器口商业区了解因疫情和水灾造成的商家损失,考察消费和旅游恢复情况(图:新华社)
仓廪殷实勿忘居安思危
尽管各项丰收指标一一在册,但习近平主席近日专门针对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仍然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粮食安全的揣测。可实际上,这并不是他首次关注粮食问题和浪费问题。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长期以来,习近平主席都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著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与此同时,习近平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今年夏粮和早稻丰收大局已定,秋粮正在争取好的收成,旱涝灾害没有逆转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的态势。近期,我国夏粮主产区河南省的小麦陆续收割。图为在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农机手操作机械设备收割小麦(图:新华社)
为什么要厉行节约?因为“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什么要制止餐饮浪费?因为浪费现状“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是耕地面积少。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农业基础十分薄弱,曾有过相当长的粮食短缺历史,米面肉蛋甚至都要根据人口定量发票、计划供应。但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人口的奇迹,不仅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而且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
得之不易,更应倍加珍惜;仓廪殷实,勿忘居安思危。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蝗灾和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巨大考验,一些国家纷纷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政策。联合国多次预警,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世界面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全球性的风险给我国敲响了警钟!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所以在努力“开源”的同时,还要尽最大可能地“节流”。
事实上,粮食在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中,生产、流通、储存、加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都会有所损失。目前,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的损失量就高达700亿斤。相比之下,消费端餐桌上的浪费更是惊人。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在2015年的一篇报告中指出,据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养约3.5亿人一年的需要。另据中科院团队的一项食物浪费研究显示,中国餐饮业的食物浪费率为11.7%;其中,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更令人惊奇的是,现如今伴随网络直播而兴起的“吃播秀”博主为博取流量,竟然一面胡吃海塞、一面以假吃催吐的方式肆意糟蹋食物,给社会公众做出了极大的错误引导。
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并不仅是粮食本身,更意味著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大量水、能源、土地以及其它各项生产资料等等都被无效消耗了。不仅如此,这些餐厨垃圾还额外增加了巨大的环保压力。我国特有的资源环境国情已经无法支撑这种挥霍式的食物消费方式。
减少餐饮浪费,可以立竿见影地节省出粮食,这相当于没有使用任何土地、水、肥料和劳动力就实现了“无地增产”,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少粮食生产全产业链的资源损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所以,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并非一时,而是为了中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久久为功。
制止浪费要行得动更要立得住
道理讲得再多,还不如一次严格的示范;口号喊得再响,也不及一个无声的行动。看!从中央到地方、从法律到规范、从倡议到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开始“动”起来了。
8月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全国总工会下发通知,要求组织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中国饭店协会发布倡议书,号召饭店餐饮行业大力弘扬节约理念,制止餐饮浪费,倡导绿色消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外宣布,将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工作。商务部起草《宴席节约服务规范》,要求厉行节约,提倡设立点菜师。文化和旅游部正在制定、修订旅游住宿业和旅游景区标准,将反对食品浪费的内容列入其中。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省区市政府相继公布了一批制止机关食堂餐饮浪费的实施细则,各地方的餐饮协会、机构也加入到了制止餐饮浪费的队列中。
在广西,一列停在柳州洛满车站的宿营车上共住著120多位铁路检修工。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每天在食堂吃饭的人数都不固定。为了避免浪费,食堂师傅在每次采购食材前都先清点人数,提前按需计划好采购清单。食堂阿姨则推出了“光盘菜谱”——一些不易储存的菜品在中午做,晚上的菜品比如烧鸭可以分别制成晚餐的“小份菜”和宵夜。开展“光盘行动”以来,食堂阿姨打到职工碗里饭菜的分量没有减少,但是食材用料却降低了不少,这不仅减少了食堂的成本支出,也为节约粮食做出了一份贡献。
“您一共6位客人,我们建议先点5个菜,不够再加”,“这是我们酒店特别赠送的小礼品,为了感谢您的‘光盘’”……近日起,许多餐馆开始实施“N—1”的点菜模式,让服务员成为督促员,鼓励顾客按需点餐、避免浪费。如果饭菜有剩余,则主动提醒顾客打包。一些高档餐厅还会在客人“光盘”后馈赠小礼品,以资奖励。
有服务员反映,原先饭店老板都是私下让他们尽量“忽悠”顾客多点菜,也有一些客人好面子,请客吃饭都是往多了点,就算吃不了,场面在那里。“其实有时候我们看著一盘盘好饭好菜就这样被倒掉都心疼。现在全社会都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少点些菜是共识,大家都有理有面儿。”
8月19日,西安市一家餐厅的服务人员端著餐厅推出的小份菜,倡导客人节约用餐(图:新华社)
对消费者来说,制止餐饮浪费也有很多好处。比如,“小份菜”、“半份菜”的出现能让他们花更少的钱品尝到更丰富的菜品。适量点餐、只吃七八分饱,可避免暴饮暴食,有益身体健康。
当然,凡事都过犹不及。这不,一些杜绝浪费的形式主义和“奇葩”行为也纷纷出现了。在武汉倡导“N—1”点餐模式后,有的地方以“N—2”、“N—3”争相效仿。照此公式,如果两个人吃饭,岂不是不用点菜了?
湖南长沙的一家餐厅推出了“称体重点餐”,客人入店前先上秤,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重选择套餐。这是不是对肥胖人士太不公平了?体重已经叫人受伤,现在还要让钱包为自己的体重再多挨“一刀”?
西安一家饭馆把制止浪费之重任托给了服务员,如果发现餐桌有剩菜,当桌服务员就会被扣分。请问老板们,服务员哪里有指挥顾客的权利?而且是不是没剩菜的话,会另给服务员发奖金呢?更有餐厅试验吃饭前先让顾客交押金、不“光盘”就另付费的举措,这种倒行逆施恐怕最后只能让自家店铺关张啊。
这零零总总,初衷想必都是好的,只是实施起来叫人可笑可气。家底再厚,也禁不住造;想法再好,也禁不住闹。在我们践行节约、制止浪费的过程中,要防止矫枉过正,要沉心静气,立足国情、深入民情,从现实的点滴做起,要行得动,更要立得住。
在社会层面,建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荣辱观念,营造“不光盘子,才丢面子”的消费氛围。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要率先垂范,以身引导。各餐饮企业要积极参与,鼓励和引导消费者形成长效的适度消费方式。
对个人来说,则要摒除陋习、严于律己,在观念和行动上传承“俭养德”的文明传统。比如,理性消费、不讲排场,堂食宁可少点、不够再加,自助适量取餐、够吃就好,居家备餐不大操大办、省钱省力,外卖更是吃多少点多少。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中国人民历经饥劳困苦,好不容易过上了今天吃饱吃好的小康日子,要全民上下立马刹车、重拾节俭确实免不了前路上的摩擦力。但即便如此,无论何时,铺张奢靡、暴殄天物皆不可为,珍惜粮食、躬行节俭才是国家和社会实现文明进步的正道之光。
请时刻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系国家部委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0年9月号
紫荆专访|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莫洁莹、李博扬
编辑:贺子琪、邸 倩
审核:连振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