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告
登录
发布作品
我的主页
我的紫荆号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下载APP
繁
简
首页
时政
视频
专栏
评论
财经
创科
法治
文化
教育
健康
社会
任免
紫荆号
专题
紫荆
>
专栏
>
名家
>
黄锦辉
黄锦辉
0关注
+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前会长
他的文章
@黄锦辉:东奥先进科技 受赞誉也招争议
2021-08-17
0
0
文〡黄锦辉万众期待的东京奥运会几经波折,终于在上周日圆满闭幕,十七天赛事共举办了三百三十九场比赛,竞争激烈,各国及地区运动员屡创佳绩,多次打破纪录。例如牙买加短跑选手赫拉在女子百米跑出十点六一秒成绩,打破已维持了三十多年的奥运纪录等。有运动科学专家认为,这些佳绩除了依靠运动员的表现之外,科技的支持亦非常关键。在田径跑道设计方面,今年的跑道只有十四毫米厚,表面采用新材料橡胶粒,而底层采用六角形结构,形成一个容纳空气的空间。这设计除了可以吸震、减低运动员受伤机会外,也可以将更多动能反弹,效果犹如弹床般。另外,在个人设备方面,创新科技也把运动员「推一把」,多位跑手所穿的钉鞋设有气垫,带来反弹效果,类似的「超级跑鞋」确实在近年协助选手跑出很好的成绩。由此可见,新科技能令选手在比赛场上更上一层楼。同时,在训练场上,「东奥」主办方利用高质闭路电视和无人机,追踪摄录各运动员的活动,包括他们比赛时的一举手一投足。各地奥运教练可利用这些高质录像,以人工智能技术去分析其所锁定的目标运动员之表现,从中部署自己出场选手的战略。大会亦利用生物识别数据,一方面用作加强奥运村的保安,另一方面让射箭队教练监察射箭选手的心跳和眼球运作,用作分析选手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东奥」主办单位除了重视运动场的设施和选手的表现之外,它们另一重要任务,是要照顾好在疫情下未能亲身到日本观赛的数以亿计全球奥运粉丝。为此「奥运广播服务」(Olympic Broadcasting Services, OBS)广泛地在东奥赛场内外应用先进科技。例如,主办方在四处安装高像素的多摄影镜头回放系统,以多角度拍摄各场赛事,并即时发送至世界各地,供全世界观众实时及回放欣赏。除此之外,大会的广播服务也为每场赛事提供沉浸式(Immersive)180度立体和360度全景覆盖、虚拟 3D 图形、2D 图像跟踪等不同格式的直播和点播服务。然而,东奥力推科技的政策,并非获得世界体坛一面倒支持。牙买加前男子短跑运动员,男子一百公尺、男子二百公尺,以及男子四乘一百公尺接力世界纪录保持者保特认为,类似的科技有损赛跑项目成绩的公信力。更有人批评运动员利用科技来提升表现,这与他们服食兴奋剂同出一辙,并未能发挥个人真功夫和体能。再者,先进科技所费不菲,只有富裕国家才买得起,变相令奥运成为大国(例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的游戏,但在奥林匹克精神之下,运动不是应该人人平等的吗?毋庸置疑,今届奥运会令全港市民最热血沸腾的,无疑是香港运动员的奋勇表现,他们创造了多个历史纪录 ,荣获最多奖牌包括一金、二银及三铜,卓越表现有目共睹,值得港人以他们为傲。笔者希望今届港队成绩,可以促使政府更加重视本地运动发展,栽培更多未来奥运奖牌得主。来源:星岛日报
@黄锦辉:利用「元宇宙」开发虚拟香港
2021-08-10
0
0
「脸书教主」朱克伯格最近公开宣布,「脸书」将会于五年之内从一家社交网络公司转型为一家「元宇宙」(Metaverse)公司。宣布一出,随即引发全球科网界热议,业内与「元宇宙」相关的网上游戏企业都被市场看好。「元宇宙」概念始于一九九二年美国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在小说中用户只要戴上耳机和眼镜,就可以投入为虚拟人(Avatar),在电脑中的三维虚拟世界中自由活动。这概念于二○○三年被美国网络游公司Linden Lab采用,开发了一套命名为「第二生命」(Second Life)的网上游戏,风靡一时。而且开发者可以利用Linden lab「元宇宙」平台在「第二生命」的虚拟世界中创造自己的虚拟资产(例如物业)进行交易。「脸书」形容「元宇宙」为「一个实体化的互联网」,一个集结「虚拟实境」( VR)、「增强实境」( AR)、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第五代通讯」(5G)等技术而创建的三维度「虚拟实境」共享开发平台。根据staistica.com的市场预测,「虚拟实境」及「增强实境」技术于二○二四年的全球市值将会达至三千亿美元。因此,在商言商,朱克伯格的投资策略深谋远虑,是为巩固其公司在「元宇宙」平台技术的实力,为创建「脸书」未来共享虚拟王国而铺路。他清楚知道在发展一日千里的网络科技及与日俱增的庞大科网市场之下,「脸书」的商业模式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只靠「食老本」,一成不变地只专注发展社交网络,因而坚决转战「虚拟实境」社交网络市场。朱克伯格野心勃勃,他想利用其公司在开拓社交网络市场中之经验,锐意以先行者战略,将「脸书」打造成为世界「元宇宙」平台的领导者,主导「元宇宙」游戏规则,控制全球「虚拟实境」社交网络市场。再者,朱克伯格于年前推出Libra加密货币计划,并曾向美国政府多番争取,欲把Libra推荐作美国数码货币,可是计划被华府拒诸门外。「元宇宙」将会重燃朱克伯格的希望。在虚拟世界中用户可以利用「元宇宙」开放平台,开发自己的虚拟商店,创业做生意,并且可以利用Libra货币作交易。因此,「脸书」积极争取「元宇宙」的主导权,这样做便能制定虚拟世界的金融规则,配合其「虚拟实境」社交网络产业。理论上,在「元宇宙」中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在「平行时空」出现的。在这情况下,现实世界的场面可以在虚拟世界出现,营商者可以利用虚拟世界促进实体商务,推动「网上网下」经济互动。同样地,虚拟世界文化与现实世界文化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影响愈来愈深。因此,笔者建议香港政府利用「虚拟实境」社交网络开发「虚拟香港」,让世界各地游客可以透过网络「踏足」香港,欣赏香港美景之余,亦可以多在港消费,刺激香港经济。「元宇宙」带来无限创新机遇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针无两头利」,社会科学学家认为鉴于互联网所产生的文化矛盾(例如「言论自由与监管」)、社会问题(例如假新闻、网络歧视)等不良现象,「虚拟实境」社交网络将会引发同样问题,而且影响程度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未来世界究竟是现实世界将会维持主导影响虚拟世界发展,或是会反过来由虚拟世界主导呢?答案耐人寻味,但无论如何,各地政府绝对不能轻视这问题。来源:星岛日报
@黄锦辉:港队东奥佳绩 激励港人拚搏进取
2021-08-10
0
0
东奥为疫情下的香港送来甘露,为香港人带来正能量及欢乐。这几天不少香港市民都不约而同地到大型商场,欢聚观看这一世界体坛盛事,笔者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每逢国家或香港运动员出场比赛的时候,全场观众都会很自然地站起来呐喊支持。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当「新剑神」张家朗站在颁奖台领取金牌时,中国香港区旗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这是历史的一刻。张家朗的成就为香港运动员及年轻人树立很好榜样。他接受传媒访问时说:「可以证明到香港人仍然系得,不要想着只是一个小城市,只要尽力、努力都一定可以做到,不要放弃。」今届奥运会是香港代表队成绩最好的一届,创下历史性突破。港队合共获得1金、2银、3铜,「女飞鱼」何诗蓓及「牛下女车神」李慧诗分别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在同一届奥运获得两面奖牌及在两届奥运会获奖牌的香港运动员。还有为香港获得第一面空手道铜牌的刘慕裳,以及第一次获女子乒乓团体铜牌的3位「奇兵搭档」杜凯琹、李皓晴和苏慧音,成绩同样令港人引以为荣。据悉「奇兵搭档」为了迎战东奥,近年经常与国家乒团集训,在国家队的协助之下,她们的水平大大提升。国家和香港运动员在东奥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把体育精神和素养完美展现。在比赛中,得到奖牌的运动员当然雀跃,但与奖牌擦身而过的运动员亦没有气馁,如中国「飞人」苏炳添永不言休,以32岁「高龄」打入百米决赛,获得第6名,并跑出9.83秒成绩刷新亚洲纪录,也是历史性的第一位进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赛后他表示,盼望自己的故事可以激励下一代发奋。香港女单车选手李慧诗已是第3次参加奥运,在2012年伦奥第一次获得铜牌,但于2016年里奥因受伤而被迫退出,与奖牌无缘。今届东奥李慧诗全力以赴,获得了她人生的第二面奥运铜牌。不少运动员更表示不忘初衷,积极备战3年后的巴黎奥运会。运动健儿的斗志、毅力的精神非笔墨所能形容,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笔者希望特区政府对体育发展更加重视,投入更多资源,为香港培养更多体育精英。香港运动员,加油!来源:文汇报
@黄锦辉:推「三创」需新动力新思维
2021-07-27
0
0
文〡黄锦辉笔者于书展期间参加了城大校长郭位教授的公开讲座,题目是《心件:高等教育怎么办?》。校长在演讲时尽显学者风范,言谈中显示他学识渊博。顾名思义,校长认为高等教育必须由心出发,除了「硬件」(例如实验室、智能教室等)及「软件」(例如教学和研究政策等)之外,教育者的「心」更为重要,大学应该用心重用人才,支持学术发展;大学生应该用心选读自己喜爱的范畴和科目,不要盲目追求大学排名。校长特别坚持「政教分家」,大学的使命是培育人才,推动学术及研究,与政治不宜扯上关系,否则大学发展便会满途荆棘,难以全面发挥。「创意、创新」是郭校长在讲座中的重要章节。他表示大学教育应该维持「后浪推前浪、新妆补旧妆、草本新雨露、创新旧江山」等办学目标,对「创意、创新、创业」(简称「三创」)持开放态度,包括接受新人事新动力、勇于推动创新、促进创新转型等。校长又指出创新可以扩大及巩固社会中产阶层,有效纾缓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笔者非常赞同这说法,并且认为国家近年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正是很好的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中国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于二○一五年推出「互联网+」计划,锐意利用互联网引领中国创新2.0时代,以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网络数码经济推动「创新旧江山」,其产生的「新常态」汰弱留强,令不少传统网下商店陆续停业,导致无数「打工仔」失业。面对持续增长的失业率,若中央政府坐视不理的话,国内的经济难免会陷入困局,同时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李克强总理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鼓励民众创新、创业,使传统经济能够「新妆补旧妆」,从萎缩中翻新。这现象与郭校长所提「『创意、创新、创业』推动中产」的观点同出一辙。由此可见,政府促「三创」并非一般市民误以为只是为了帮助个人把创意转化为商务来「赚钱」,而是为推动国家经济的集体措施。回到香港教育,「三创」创造社会「新常态」,而要有效地实践「三创」 需要大量人才。「后浪推前浪」,大学科创教育的使命重大。中学文凭试(DSE)刚放榜,可是一如既往,表现出众的学生均不喜欢选修理工科课程,这现象与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如台湾、美国等)相比大相径庭。就此,香港政府近年不断在中小学的STEM教育方面下工夫,例如分别拨款约五亿元及两亿元支持「中学IT创意实验室」及小学「IT奇趣识多D」计划,目标是从小培养年轻人对学习STEM的兴趣。笔者认为政府这目标十分正确,但要有效落实,还须先摆脱「读书求分数」的文化。除了STEM教育之外,「新常态」下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力资源上的技能错配,旧经济的劳动力未能配合创新工作的需求,这情况难免会推高失业率。「草木新雨露」,因此职业再培训对社会发展同样重要。在大湾区经济圈下,香港面对七千三百万的市场,下岗人士不妨转投内地、重新出发。再者,适逢特首正在策划新一份的《施政报告》,政府可以考虑多投资在大湾区再就业培训,一方面可以为香港失业人士制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香港在大湾区的融合,一举两得。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荣誉会长来源:星岛日报
@黄锦辉:促进香港「后疫情」复苏有妙计
2021-07-27
0
0
文〡黄锦辉过去一年多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肆虐,香港也不能幸免,本地经济及民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入境需要隔离,游客近乎绝迹香江,本地酒店、零售、饮食等行业陷入寒冻,不少企业大规模裁员,甚至乎倒闭。例如迷倒万千年轻人的飞机师,一疫之间竟沦为「量地官」,令人沮丧。然而,随着欧洲国家杯、美洲国家杯、东京奥运等体坛盛事接着举办,全球疫情有初步受控的迹象,香港经济似乎亦紧贴大趋势。虽然,香港还未全面通关,但市面逐渐回复热闹,例如今年湾仔书展人头涌涌,入场大排长龙便是很好的复苏先兆;又例如大型商场于周末客似云来,商店生意差不多已回复去年的六七成。与去年相比这现象的确今人兴奋。然而,香港是国际旅游之都,缺乏了游客的香港,零售、餐饮服务业还是生气不足,而且经济难以回复疫前的常态。因此,香港政府应该趁势,促进本地「后疫情」经济复苏。归根究柢,政府首先要想办法吸引多些游客来港,拉动经济,特别是近水楼台从大湾区内吸引其他十个城市的市民访港消费。重振港音乐文化 诱游客来访政府可以透过公众媒体(例如香港电台)大力进行国内外宣传,让全球经济体(特别是大湾区城市)了解到香港是一个安全(政治及疫情已受控)暨健康及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会。再者,让国内外市民知道香港的门常开,欢迎他们一如疫情之前般来港旅游、行商、生活、消费。其中一个建议的做法是透过重振香港音乐文化。借鉴近期本地电视台成功举办的歌唱比赛节目,在大湾区内获得颇高收视率。政府可以鼓励媒体公司组织具香港特色的大型国际化娱乐活动(例如大湾区粤语流行曲歌唱比赛),吸引国内外市民(及全世界华人)来港参与或支持,并且鼓励他们在香港开心消费。引进国内外人才 推动科创在大湾区规划中,香港定位为「国际创科中心」。要达到这目标科技人才尤其重要,近期在中美贸战影响之下,数以百计内地高材生未能获得美国签证,令他们往美国深造的计划化为泡影。估计这情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香港高等院校可以趁机吸纳这些人才。在奖学金方面,政府已设有丰富的「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然而大学需要加大力度,主动出击,游说更多人才来港升学深造。香港于「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有五所大学名列百名之内,与外国大学比较不遑多让,的确是内地学生的很好选择。为加大吸纳国际科技人才力度,政府可以考虑额外拨款成立「科创人才猎头资助计划」。力吸中概股 扩金融中心优势另外,香港是大湾区的金融中心。中央政府正积极推动有秩序和健康的数码经济发展,过去一年屡次以反垄断、维护数码安全等法规严厉惩罚多间科网巨企,多间公司在美纽交所上市的计划亦因此而被搁置。在这困境之下,来港上市进行国际化融资必然是它们的另一出路。政府可以考虑主动联络这些公司,向它们推广香港融资的优势,吸引它们来港上市。最后,适逢政府正就《2021年施政报告》进行公开咨询,笔者认为新《施政报告》应多关注香港疫后重建,并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促进本士经济。就此,笔者建议政府可以采纳本文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荣誉会长来源:信报
@黄锦辉:假新闻损社会稳定 立法势在必行
2021-07-23
0
0
文〡黄锦辉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及警务处处长萧泽颐3位高官上任不久即异口同声地强烈批评假新闻(Fake News),痛责它严重荼毒年轻人,破坏香港社会安宁及国家安全。同出一辙地,有立法会议员认为政府必须尽快立法,严厉监管假新闻。 今天资讯及通讯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及社交媒体成为假新闻的催化和传播渠道,无远弗届。不论发放者是有意或无意,假新闻可以产生大量失实的信息和阴谋论,这些线上的虚假资讯会深入影响线下运作,造成巨大的社会伤害,负面案例比比皆是,例如世界各地选举期间不同政党互相利用虚假资讯中伤对手、全球恐怖分子四处造谣打击政府诚信等。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期间,超过3分之1欧洲人更是每天都会遇到假新闻,令世界各地人心惶惶。由于事态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去年6月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信息流行病学」(Infodemiology)的会议,以探讨如何识别及阻止与疫情相关的错误信息蔓延。 现时世界各地纷纷成立「事实核查」(Fact Checking)组织,各大媒体机构亦开设专责核查假新闻,包括「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及「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的部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定义,「错误信息」是指并非有意图造成伤害的不正确信息,而「虚假信息」则是刻意伤害别人、团体、组织或国家的不正确信息。本质上,两者都是散播不正确信息,差别在于发放者的意图。 从数据分析角度,识别假新闻基本上面对「事实核查」及「判断意图」两大议题。由于前者的性质较为客观,人工智能技术便可大派用场,主要牵涉3种处理方法:一、首先找出被怀疑新闻的来源,分析来源的可靠性,然后比较该新闻和来源以判断其准确性;二、找出其他与被怀疑新闻类似的报道作比较,看看其内容的一致性;三、跟踪在被怀疑新闻内的每一则评论及报道,分析它们的个别可靠性及综合影响力。 立场判断常现误差 影响分析 然而,由于意图是主观行为,「判断意图」(学界又称之为「立场分析」)的任务并不容易。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采用分类法,包括「事件分类」及「群组分类」,前者是把所有被怀疑的新闻之立场分析,把同一立场的归纳成组,然后判断各组的意图;后者是把被怀疑新闻与立场已定性的新闻群组之同类新闻内容作匹配,决定它是偏向哪一群,然后再判断其意图(立场)。不过,发放者和立场群组是善变的,导致立场判断经常出现误差,影响分析系统的表现。 由此可见,假新闻分析困难重重,问题主要在政治而非技术方面,且看科技巨企Facebook也迫不得已地采用双轨制来处理假新闻。Facebook首先利用人工智能筛选所有新闻,从中获取潜在虚假资讯,然后再邀请专家团队作最终的内容判断,识别它们的真假及背后意图。香港政府计划为规管假新闻立法,将会充满挑战,难免会面对极大的国外及本土政治压力,但笔者认为,在全球数码化经济急速发展的趋势下,假新闻将会排山倒海般涌现,若然港府不尽早采取行动,立法做好防备的话,社会将会非常混乱,继而损害本港治安,以及全球经济竞争力。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荣誉会长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黄锦辉:【科技直talk】科企大数据如被取 严重威胁国安
2021-07-18
0
0
文〡黄锦辉「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今年三月在「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中国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决心。《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反垄断明确提出「依法依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明确平台企业定位和监管规则,完善垄断认定法律规范,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要求。中央政府言出必行,近期频频出击审查及检控违规企业,较为瞩目的案例包括「蚂蚁集团」于去年十月因违犯国家市场规律而被煞停在沪港同步上市计划、「阿里巴巴」于四月因「二选一」的垄断行为被政府重罚一百八十二亿元人民币、「滴滴出行」应用软件于七月初因触犯用户个人私隐法例已被罚即时下架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央政府的连串严厉监控行动,反映出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经济平台广泛利用该技术去了解客户日常生活及习惯,然后进行个人化产品推广及销售,从中获利,但另一方面,企业拥有客户个人数据,他们可以在客户不知情地进行其他涉及侵犯私隐(例如政治推广、散播仇恨等)的活动。以「滴滴出行」为例,它拥有以下的大数据:一是顾客大数据,「滴滴」只需输入顾客姓名,就可以查出他的身分证号码、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出行频率、出行范围等个人信息。在内地曾乘坐过「滴滴」的人数以亿计,因此任何人能掌握「滴滴」数据,便能对中国人民的动态了如指掌。二是地理大数据。「滴滴」充分利用中国几百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山川地貌、重点设施、医院出入口等数据,为顾客优化其出行路线。透过这些数据,公司很容易便能分析到内地民众的出行习惯、收入差异及各个城区的人流和物流等资讯。这些都是较敏感的数据,若落入黑客手中,他们便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破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由此可见,国家对「蚂蚁集团」、「阿里巴巴」、「滴滴出行」等科网巨擘的监管,并非单只是为了「反垄断」及「维护私隐」,而是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这忧虑并非中国独有,例如美国政府近年便大举向美国科企索取敏感资料。据微软公司透露,它平均每天收到十宗美国司法部要求获取个人资讯的密令,一年累积达三千五百多宗。外界相信微软只是冰山一角,其他拥有大量民众个人资料的科网公司如谷歌、亚马逊、脸书等,亦曾遭遇过类似的待遇。「滴滴出行」不听从国家相关部门的劝告,坚持于六月三十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是「滴滴出行」的最大投资者,持有公司约两成股份,而美国优步(Uber)占约百分之十二。再者,上市后公司将会引入不少外国小股东,形成一股很大的外国势力。在近年中美贸易战的阴霾之下,令中国政府更担心的是「滴滴出行」在美国所设的分总部,随时会被美国政府强制提供中国顾客及地理等大数据,若如此,无疑对中国构成极大风险。基于以上科网企业的相关经验,中央政府制定了严谨的监管政策,「网信办」于七月十日指出,掌握逾百万用户个人资料的中国企业,若计画赴国外上市,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据悉内地已有两家企业,包括中国健身应用程式Keep,以及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煞停了赴美上市计划。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类科网公司可以认真考虑移师到香港上市。在「一国两制」的优势之下,公司可继续追求它们的国际科创梦。同时,笔者建议香港争取此机会做好「国际创科中心」的角色,配合中央「国际国内经济外循环」战略,协助国家「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来源:星岛日报
@黄锦辉:创科生态链 为边界打造另类经济带
2021-07-15
0
0
香港经济以维港两岸为重心,近年社会常讨论发展经济新动力,边境规划变得非常重要,其中一个亮点要数落马洲河套区。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接受专访时指,创科生态链可为香港边界打造另类经济带,期望河套区成为真正的创科中心,提议推动本地大学共同成立国际科创中心,由一个单位管理,同时统筹转化研究及市场推广的过程,可加快创科成果落地。他又认为,香港现阶段可利用福田保税区做好两地法律磨合,待河套区落成后将模式直接搬往该区,更可按保税区成功例子研究推动香港修订法例,适应科技及内地市场。落马洲河套区发展探讨超过二十年,黄锦辉忆述,该地段一开始原打算发展文化旅游区,至二〇〇五年时召开规划会议才定下「科创」这个大方向。不过,当时港方认为发展河套不能操之过急,因该地段有湿地、候鸟,具环保价值,需要花五年时间做好环评才发展。时至今天,深圳高速发展,河套区仍要待二〇二七年才有首批楼宇落成,要加快创科步伐,政府公布将在福田保税区租地方作「二房东」。「我们不能只做二房东,不足够。我希望可做到临时港深创科中心的办事处,不但负责管理或招揽初创进驻,更有帮助初创拓展大湾区市场的支援。」黄锦辉指,初创做生意需跨过一定的入门门槛,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创科生意一秒都能少,期望政府在初创入驻阶段帮助他们降低门槛,例如透过临时中心协助在内地成立公司的程序、人力资源问题、拓展内地市场、处理内地知识产权事宜等,令香港产品更快落地做生意。黄锦辉续说,产品落地过程中便会碰到各种细微问题,包括「一国两制」下有不同法律框架,花大量时间讨论如何拉近两地距离,在推动创科成果落地市场的过程并非好事。他指,可利用临时港深创科支援中心助香港公司适应深圳法例,甚至推动两地法律及体制上的融合。他说法律体制融合类似CEPA的构思,不过是反过来,由香港见到深圳情况去调校法例,令香港创科公司更能渗入内地市场,「较大胆的想法,让深圳变成香港创科的『沙盒』,在这个试验区实行……如果在河套区有试验案例,到立法会修例都更有说服力!」对于河套区的规划,黄锦辉期望可变成「国际创科中心」,将所有学校及实验室集中在同一位置。他指出,虽然香港有不少重点实验室,但大多属于特定大学,分布零散,且有各自为政的情况;此外大学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的过程并不顺畅,因知识产权转移过程缓慢。他期望多所大学可共同在河套区成立一个国际科创中心,中心内有各大学实验室和技术,更可集合应用研究、技术转化及市场拓展等,贯穿上、中、下游,由一个单位作中心管理统筹发展,缩短整个创科产业链过程,加快创科成果落地。黄锦辉又同意,香港边界需有地方发展创科生态圈的「下游」,政府近来提出「再工业化」,他提出,若政府可在边界设置先进制造的工业园,将可配合河套发展,又因地之利,享受深港人流、物流方便的优势。当中,若香港北面的沙岭超级殡葬城有太大反对声音,他认为政府不妨可重新规划,例如将该地改划做「工业4.0区」。他指出,创科生态链及再工业化发展可助香港边界打造另类经济带,「利用香港上游的基础研究,入河套区做技术转移;找到最合适应用后便去到下游上端的程序,即市场推广,可考虑首先到大湾区七千二百万人口市场;试到好下一步想发大,就会回到香港做下下游的融资。」来源:星岛日报
@黄锦𪸩:【科技直talk】香港出产中国太空人 非天方夜谭
2021-07-11
0
0
中国航天科学家于六月期间旋风式访港,掀起一番航天热潮。专家在公开场合中指出,香港的基础研究出众,研究环境国际化,并预言在未来中国太空探索工程中,必然会有香港航天员参与。笔者认为,对香港年轻人来说,专家此言绝非遥不可及。 未来的载人太空船将会超越「神舟十二号」的容量,类似今天的小型飞机,载有航天员也有乘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最近亚马逊创办人贝索斯将与其他三位客人,参与由自己公司开发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太空漫游计划。因此,把香港科学家送到太空站里进行各种不同的研究实验,并非天方夜谭。生物医疗及人工智能是香港两大主要研究方向,成就得到世界认同,新一代人才亦不少,可见香港科学家绝对有能力在相关领域上为中国航天研究工程作出贡献。 太空环境复杂,长期处于「微重力」(Microgravity)及高辐射的状态,人类在这些条件下生活与地球截然不同,能否适应仍然是一个谜,因此太空科学家一直不断地探索。例如,美国航天员钱赛勒医生曾经两次升空,在国际太空舱工作合共一百九十七天,主要进行医学研究。她指出,辐射对人体影响最大,在太空舱内航天员有足够的保护,但未来在月球、火星表面,若缺少了如大气层的保护,人类又怎样面对辐射呢?她也指出微重力影响人类行动,所以航天员在太空中漂移、翻觔斗,站不稳脚,正因如此,航天员在太空逗留太长时间,会导致严重骨质疏松,那么在太空环境中,医生可以如何帮患者治疗呢?钱赛勒解释这些医学问题,都是她投身太空研究的原动力。 在人工智能方面,电脑科学家在太空应用上仍然认识不深。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是「机器代人」,然而在今天太空站面对突发事件时,所有决定都主要由航天员作出的。太空舱内的电脑设施,主要是应付航天员的日常操作和数据收集,离开「机器代人」还有一大段距离。 人工智能运作要求超高运算能力,在地球上不少人工智能应用都利用中央化云端超级电脑系统进行实时运算,但此做法在现有的通讯条件之下,并不太适用于航天工作。例如月球与地球之间的通讯延迟以数分钟计,人工智能难以作出即时决定,而任何延误的决定都会造成太空意外。为避免意外发生,航天专家可以考虑在太空舱内装置超级电脑,进行即时运算,但太空的高辐射会影响高速运算,以至运算的逻辑,可能引发的太空事故可大可小。再者,在知识库里,由于太空上一切事物都是崭新的,地球人工智能系统重未遇过,不懂得如何处理。因此,航天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在太空现场重新进行大规模的「机器学习」。 以上太空工程所面对的医学及人工智能问题,都有待航天员在太空上解决,但香港有否适合人才当航天员呢?近日「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放榜,近二千二百名本港考生之中,有一百三十人考获满分成为状元,可见香港不乏年轻人才,所以笔者相信港产太空人指日可待。然而要他们成为「中国太空人」(Tikonaut),香港大中小学首先要做好国情教育,让年轻人不但以投身航天事业为抱负,更以贡献国家太空计划为傲。(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来源:星岛日报
@ 黄锦辉:港做好科技国情教育 培育未来航天员
2021-07-05
0
0
今年3月,「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地把「建造世界科技强国」定位为建国百年重点目标之一,当中航天科研及工程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本港可藉「神舟十二号」的成就,吸引中小学生对国家航天科技的关注,然后用以阐释中国国情及科技发展的故事。(新华社资料图片) 根据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早前访港期间指出,国家航天任务任重道远,极具挑战性,未来要做的事包括:「第一,对月球,建立科考站,希望我们的航天员到月球上去;第二,对火星,希望能够从火星拿到样品回来;第三,对小行星,对木星进行考察,想了解它。」 美想方设法 欲拒华于太空门外 朝着这些太空探索的长远目标进发,中国近期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今年5月,中国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和「祝融号」星球车登陆火星,正式开展火星探索工程;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顺利与「天和核心舱」对接,3位航天员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太空体验和科研。 虽然有关成就举世瞩目,却得来不易。事实上,中国航天工程发展的历程荆棘满途,最大障碍莫过于中国被国际太空组织多方面制裁,而制裁行动的始作俑者主要是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大力推行「星球大战计划」,目的是进行国家战略防御;而冷战之后,美国在军事上一直视中国为主要敌人,因此想尽办法把中国拒诸太空门外。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于1998年发射「国际太空站」上太空,目的是建设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太空实验室」,当中合作伙伴包括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等国家,但中国却没有被邀请参加。 美国对华态度从没有软化过,甚至变本加厉。面对「天和核心舱」启动所构成的威胁,美国太空总署(NASA)立刻进行反击,坚持与中国在太空征途上割席,于上月23日向国会众议院听证会提出,要求政府永久将中国排除于国际太空站项目之外。笔者恐怕中美「星球大战」将会没完没了,但愿两者之间的摩擦不会影响人类的太空科学发展。 适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国家派遣航天科学家团队访问香港,与本港市民分享航天的经验和精神,更带来月球土壤作公开展览。这些活动对市民当然非常吸引,再次掀起全港航天热潮。然而,笔者认为美中不足之处,是活动只流于表面,没有进一步好好与中小学国情教育课程配合,予人的感觉只是百年党庆活动之一而已。若真如此,政府就浪费了让学生深入认识国家航天科技和事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港科学家 有望上太空站做研究 笔者多次公开指出,科技教育应与国情教育互动,建议政府在通识教育科改革中,加入国家科技相关课题,让学生从科普角度了解国家历史和发展,而国家太空计划正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从「神舟十二号」的成就,吸引中小学生对国家航天科技的关注,然后利用这个例子来阐释中国国情及科技发展的故事,包括在国际外交的摩擦、欧美各国对华的制裁、中美科技战及贸易战等各方面的外间压力下,中国如何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坚决要在世界科技发展舞台上力争上游,逐步从「跟跑」、「陪跑」,以至未来「领跑」的地位。近期「北斗卫星」、「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祝融号」、「神舟十二号」、「天和核心舱」等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很值得香港学生为国家引以为傲。 访港的内地航天科学家认为,香港的基础研究世界出众,研究环境国际化,并预测未来中国太空探索工程中必然会有香港航天员的参与。笔者认为并非信口开河,未来的载人太空船将会类似今天的载客小型飞机,就如最近亚马逊(Amazon)创办人贝索斯(Jeff Bezos)计划与其余3人乘坐自己公司Blue Origin开发的太空船升空,相信把本港科学家送到太空站里进行研究实验,并非遥不可及的梦。这再一次说明,在香港中小学推动科技国情教育之重要性,试想一个不关心国家、不爱国的香港学生,又怎会为国家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呢?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荣誉会长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黄锦辉-紫荆杂志_紫荆网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前会长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