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辉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选委会选举顺利完成,最终投票率高达90%,反映出选民接受及支持新选举制度。今届选举的确更具代表性和专业性,以笔者所属的专业(「科技创新」)界为例,新选举制度取消了原有的「资讯科技」界,并以「科技创新」界取而代之,对香港经济发展极具策略性。
过往的「资讯科技」界选举是以个人选票为主,而今届「科技创新」界则基于业界团体代表选票,性质截然不同。科创界团体的组成分为三个类别:参与政府科创发展咨询的学术组织和专业团体,例如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国家级科研平台,例如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与创新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公营机构,例如香港科技园公司。概括而言,它们分别代表香港的产、学、研三大科创领域,所以笔者认为这些安排既专业亦富代表性。
科创界在选举委员会中的1,500席中占30席,当中15席是当然委员,由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香港院士担当。另外15席由业界团体代表选出,但在今届选举中一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占了其中一席,成为另一位当然委员,因此,今届只有14席由15位参选人角逐,由54个科创团体代表选出。笔者欣见今届科创界的投票率为100%。
在上届选举中,当选的委员主要是资讯科技界的基层从业员、经营中小型企业的商人等。当然在民主选举的机制之下,他们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过这样的组合却有点儿偏颇及短视,因为他们过于偏重本地业界发展的需求,而忽略了香港的宏观中长线发展,例如国家「十四五」规划、「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反之,今届当选的14位选委代表不同业界领域,如资讯及通讯科技、医疗科技、金融科技等;不同专业,如学者、投资者、企业家、初创公司老板、打工仔等;不同市场,如香港本地、大湾区、内地、国际等,有广大的代表性。由此可见,完善选举制度的确能有效地弥补香港选举漏洞。
完善选举制度下的选委会将增设新任务,除了一如既往投票选举特首之外,它亦附有协助国家监察政府(包括特首、各司局、立法会等)效能的任务。另外,新选委皆是爱国爱港人士,他们也是来自不同界别的人才。因此,选委会间接是香港的政治人才库,政府可以从中挑选或栽培未来的司局长,或甚至乎未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