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于九月六日发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将前海合作区总面积扩大至一百二十平方公里,主要是为「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同时亦为了促进「十四五规划」中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等目标。
《方案》出台顿时成为城中焦点,话题主要环绕着香港的未来定位。有人认为香港似乎从《方案》中的得益不多,甚至有人担心香港进一步被规划,未来经济地位或被削弱,随时被深圳取而代之。笔者认为,这是坊间的误解,透过前海扩区深港「强强联手」,将会为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创科产业带来极大商机,最终给九市两区带来「共同富裕」。
《方案》中的行动纲要包括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等。表面看来,这些任务主要瞄准香港的「软实力」(包括法律、金融、创科等)而设。一方面,国家看重香港的「软实力」优势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深圳市日后可能会越过香港,导致香港进一步落后。
事实上,被爬头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内地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企业实施「前店后厂」商业模式,从中获利甚大。其在深圳设厂,利用内地的廉价劳动力,大大减低生产成本。在过程中深圳商人当然会从中偷师,学习港商管理生产的手法。浸淫多年后,今天不少深商已经能够自立门户,这现象从二○一八年深圳GDP超越香港,清楚可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港人担心重蹈覆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港商过往在内地投资发展实际上既是「贡献者」也是「受惠者」,从投资中赚过不少钱。在商言商,深圳能爬过香港头纯粹是市场定律,正常不已,港商不应该怨天尤人。反之,香港人要自强不息,努力求进步,才有能力与深圳及其他内地城市竞争。
「国家十四五规划」锐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为国际创新及科技中心,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它们的研究能力获全球肯定,而深圳科技开发能力强,专长把研究成果商业化。综观而言,前海《方案》开宗明义,计划借助香港「软实力」的经验,促进区内现代服务业发展,当中包括法律、金融、会计、诉讼等专业服务。同时这些服务将会为香港在「法律科技」(Legal Tech)、「金融科技」(FinTech) 、「监管科技」(RegTech)等创科领域带来商机,绝对有利香港经济发展。
所以在「香港研究,深圳开发,湾区市场」的创科生态链中,香港和深圳将会携手协作,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从中香港将可以获益良多,而不是业外人士所担心的,香港将会被深圳掏空。
虽然如此,《方案》出台无疑对香港带来压力,深圳将既是香港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引用中联办骆惠宁主任最近在「十四五」宣讲会中所说的一番话「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香港必须加倍努力。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香港资讯科技联会荣誉会长
黄锦辉教授
来源:星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