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联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海洋实验室)及全球逾200位专家,成功启动「海底甲烷渗漏对全球气候的影响(CliMetS)」大科学计划。作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海洋十年)认可的倡议之一,CliMetS大科学计划致力绘制全球海床甲烷渗漏分布图,并测量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科大近期于南美洲及非洲合办两场重要的国际研讨会,旨在凝聚全球力量,填补各国在海底甲烷渗漏研究的空白,深化跨洲合作。
搭建桥梁:促进知识交流与能力共享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20年间的增温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在海床下储藏的大量甲烷一旦被释放,将大幅加速气候变化。然而,其渗漏规模与机制仍是科学界最迫切的谜团之一。为填补这方面的关键研究空白,科大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广州海洋实验室副主任兼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教授担任CliMetS大科学计划的负责人及管理委员会主席,致力将零散的区域性研究化零为整,并推动计划成为一项全球性行动。
钱教授强调计划的重要性:「CliMetS大科学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知识交流与能力共享,尤其是在南半球资源匮乏的国家,他们往往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基础设施及先进技术。通过利用中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尖端科研技术与设施,包括中国科研考察船『深海一号』及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我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国际联合航次进行大规模的甲烷渗漏勘探。」他强调,区域研究议程须由各地区持份者共同制定、共同主导。

区域研讨会共商协作路径共筑行动成果
CliMetS大科学计划由广州海洋实验室、科大、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及肯雅内罗毕大学等主要机构共同发起,该计划透过一系列地区研讨会,凝聚当地专家共同制定研究重点、议定行动方案,已取得显著进展。近期的研讨会更吸引近80位新成员加入CliMetS计划,至今已得到来自全球53个国家、138所机构共217位科学家的支持。这些共同协作已成功建立一个紧密联系的全球科研社群,并带来具体行动成果。
其中,科大上月于南美洲及非洲合办两场标志性研讨会:
• CliMetS中南美洲研讨会于哥伦比亚举行:逾40位来自美洲12国的学者、政府官员及业界领袖与会,主要成果包括制定前瞻性研究路线图,并规划未来CliMetS国际航次,推动拉丁美洲能力共享。与会者指出,区域协调机制及基础建设不足是海底甲烷渗漏研究的主要障碍,并认同CliMetS计划将成为重要平台,整合地区研究力量,并促进科学与政策协作,提升区域的研究水平。

• CliMetS非洲研讨会于肯雅举行:承接美洲研讨会的成功举办,非洲研讨会汇聚来自洲内17国逾70位专家,梳理该地区的知识与能力现状,界定研究优先领域并制定行动计划。研讨会取得重要成果,包括全面评估区域研究现况,以及了解如何善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非洲办公室等联合国机构搭建的架构。其中一大重要进展是与会者成功订定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并即时成立两个工作组,并选出专责团队统筹航次规划与协调。

钱教授回顾两个研讨会的成功,并表示:「两地专家、IOC-UNESCO办公室及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彰显CliMetS大科学计划的国际地位与巨大潜力。与会代表一致同意,CliMetS有效凝聚区域力量,促进跨地区合作,以弥补各地的研究与资源空白,其影响远超科学界范畴。他们亦对广州海洋实验室及科大在领导和落实CliMetS所作出的努力表示高度赞赏,肯定了相关工作的价值及重要性。」
展望未来:启动十年探索
CliMetS大科学计划在已奠定的坚实基础上,正着力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未来议程,包括于其他重点地区举办研讨会来扩大全球影响,并将美洲与非洲的研究发现及重点议题纳入统一的全球行动计划,同时大力推进诸如构建全球海底甲烷渗漏实时监测网络等大型科研项目,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发展。CliMetS的终极目标旨在为各国提供更精准和可靠的科学数据,优化国际气候模型,借此强化气候政策的制定。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