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的“紫荆文化国际论坛——‘一国两制’的成就与展望”在香港君悦酒店举行。论坛会期一天,上午举行开幕式及主旨演讲,下午举办主题论坛和分论坛。在科技与文化分论坛上,瑞士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霍斯特·亚瑟·梵格发表演讲:
在“一国两制”的护荫下,香港可以获得双重优势。一方面,香港回归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很快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另一方面,香港作为金融经济中心保持并强化自身国际网络。这一点从中国企业选择香港作为其全球营运平台就可以证明。
虽然现时香港与多个全球中心一样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但我相信香港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并推出措施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关于规划建设的国际创科中心,需考虑三个不同层次。首先,需大力支持基础科学,特别是长期风险项目。这包括研究机构须配备最先进的技术,吸引愿意签署长期合约的年轻科学家,并给予丰厚的待遇,让他们能够执行长期风险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到吸引中国和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这是实现突破性发现的关键,最终将为全社会带来福祉。第二,科学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想与技术的密切交流和国际协作。这包括对国际研究计划、共同项目以及学生与研究人员交流的支持。第三,要成为国际创科中心,须从行政技术人员、工程人员到科研人员等各个层面聘用最好的职员和合作者。这意味著须向从基础教育学校到顶级大学的各个层次的教育投入大量资金。香港特区政府、深圳和其他大湾区城市的政府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已走上正轨,需要更强力推进。另一方面,生活条件须舒适且实惠。香港这个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拥有大量使用中英双语的人口,因而可以扮演一个极之领先的角色,吸引国际社会的最聪明的学生和顶尖科技人员,培养使用英语、以英语为交流语言、具有国际化的研究环境,这样作为世界领先的创科中心的香港可以影响整个大湾区。
我认为大湾区是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动力的地区之一,这促使突破性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和产品。我们在这里有机会实现突破性创新,将生物技术、基于计算生物学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库资讯科技相结合,以实现例如寻找治疗严重疾病的新药物的目标。关于我们在过往两三年取得的科学成果,我在SIAT的研究小组的最终目标是,与学术界同仁和业界合作者合作开发具有创新性的药物。相较于制药行业现时做法,我们在SIAT的研究小组将新型计算方法与创新型生物技术相结合,因而得以大幅降低开发新药物的时间和成本。
我们采用人工智能方法,在药物研究方面开辟了全新途径。我们在计算和生物学以及新型实验生物技术方面的能力,让我们得以在药物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些领域具有快速转化途径。在我看来,将基础科学的核心研究成果转化为令社会普遍受益的产品,有著极快的途径。我举个例子,我们在深圳成立了一间富有活力的初创公司AlphaMol,这家公司将在新型药物开发的范畴扮演核心角色,让我们得以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例如,AlphaMol以及其他初创公司的影响,涵盖了从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到抗癌、糖尿病及老年病新药物等多个范畴。
因此,我对香港以及香港的生命科学发展有以下建议。我的想法既简单又具有挑战性。香港应大力支持基础科学的长期研究,所有突破性发现主要都来源于基础研究,以及其他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集中资源。这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支援,还需大量患者参与。新方法具有风险,而实现创新发现需要时间。因此,采取精湛的技术手段也同样重要。所有这些均应整合至大湾区的各项科技计划。当地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且已在付诸实践,无论如何,督促他们促成这些事情终归是对的。
我的意思是,香港已经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相较于大湾区其他城市,这是一项巨大优势。香港是一个使用英语的城市,这一点至关重要。英语是科技领域的国际性语言,因此我认为,从这一角度看,相较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香港具有很大优势。然而另一方面,香港的地方太小,无法自给自足,须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事实上很多不同计划,哪怕以书面形式,都应该能够促成不同城市之间的科技合作。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