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佛”非遗人文项目亮相香港文博会 中国故事“莞遗”助力中华文化出海-紫荆网

“莞·佛”非遗人文项目亮相香港文博会 中国故事“莞遗”助力中华文化出海

日期:2025-06-30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日,第三届香港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简称“香港文博会”)于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盛大启幕,一场为期四天的文化盛宴就此展开。本届文博会以“打造中国文化出海平台”为使命,依托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独特优势,汇聚全球文创力量,搭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走向世界的坚实桥梁。东莞与佛山两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莞佛”)项目作为大湾区文化代表,以联合展馆形式精彩亮相,受到广泛关注。香港文博会主席梁天富先生亲临现场指导,对包括“莞佛”参展团的大湾区文化力量给予高度关注与支持。

开幕式汇聚共识共促文化出海

开幕式上,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紫荆文化集团副总经理薛丽军、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施文丽等嘉宾先后致辞,从文化产业推动、区域协同合作及中华文化国际化传播等多个维度,阐述了文博会的重要平台作用。匈牙利、津巴布韦、俄罗斯驻香港领事馆代表亦到场发言,表达祝贺与合作意愿,彰显了文博会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香港民族文化促进交流会会长李乐眉女士、粤港澳大湾区水墨概念协会会长江玉庭女士、香港著名建筑师何伟明先生、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黄迪华女士、加拿大WEMEI品牌创意总监Mark Ming先生等,对“莞遗”的组织表示赞赏。各协会和艺术家们支持和发声,希望为“莞遗”未来发展的多元化、国际化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京港澳总商会秘书长、全国协同发展委员会主席刘严对“莞遗”和其组织的“莞·佛非遗”展团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传承、非遗创新和文化出海做出的努力表示高度赞赏和坚定支持,希望通过商会的力量,借助中国京港澳总商会打造的文化艺术品牌“中国故事”平台,助力“莞遗”发展,秉持著“让世界听懂中国故事”的宏大愿景,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不断挖掘、传播承载著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文化瑰宝和非遗宝藏,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莞·佛”联合展示彰显非遗传承力量

本届文博会,“莞遗”作为核心组织与支持单位,联合东莞、佛山共九家艺术机构与文化团体,精心打造“东莞+佛山非遗人文艺术联合馆”。该展馆汇聚了承载深厚历史底蕴与家族智慧的非遗项目,集中呈现了东莞、佛山两地丰富的文化根脉与创新活力。参展阵容包括:

东莞方面:东莞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匠訫工作室、东莞市绿绮可慢古琴文化有限公司、东莞市汇一艺术展览策划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东莞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佛山方面:香港岑氏书法、佛山市三水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作家岑孝贤(燃木)的非遗文学书籍、佛山市三水区哥弟窑文化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区陶言四季文化艺术馆。

深圳方面:深圳大白影业有限公司的非遗影视作品;深圳市集彩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艺术家朱则儒,融合了东方美学和西方幽默的雕塑作品,此次也展出了曾获得法国艺术大奖的原创中国白瓷作品《抚琴》。

深植根脉探索创新融合

本次联合展馆不仅展示传统技艺,更凸显了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实践与家族力量:

“莞遗”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松山湖社区学院、东职院创意设计学院、东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合作,在东莞鳒鱼洲文创园定期开展惠达数千人的大型非遗公益艺课和工作坊、大学生文旅、乡村振兴、非遗活化等项目,探索工业遗产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融合路径,也促使“非遗在社区”的社区学院模式合作和实践。其中,苏江、黄文萍伉俪,苏氏家族在推动东职院与“莞遗”的合作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并使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声誉走向国际舞台。

东莞市绿绮可慢古琴文化有限公司由广东省级非遗(古琴岭南派)代表性传承人王可逊创办,目前由王可逊、王子寿的王氏家族主理,致力于古琴文化和大漆艺术的推广。与此同时,作为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可逊,东莞市“文艺两新”青年艺术家王子寿,王氏家族也将东莞的莞香技艺和产品、东莞市文化馆“大湾区文采会”项目带入香港文博会向世界宣传东莞。

汇一艺术策展公司由广东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刘婉仪、刘昆霖的刘氏家族为主理,致力于中国书画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中国屏风、中式美学家居、古法黄金饰品等艺术品设计和研究。其家族发起的“速写东莞”城市美术公益写生,也不断给东莞输入新生艺术力量,宣传东莞城市美学。

岑氏书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书法院院长岑寂秋先生创办,由其子岑涛主理,展现书法世家的文脉传承。而其女岑孝贤,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国文学作品如《星岛女孩》、《北江有鱼》、《雄狮少女》等正在进入中国影视圈。同时,作为佛山三水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牵头带领了佛山三水区民协会会员参加香港文博会,积极推动佛山非遗技艺走向更大舞台。

佛山市三水区哥弟窑文化有限公司主理人杨英才为佛山市非遗项目“石湾艺术釉(三水南山五彩)”代表性传承人,其子在中央美院博士毕业后,则深度研究敦煌艺术绘画,加以五彩陶作品结合,杨氏家族为佛山非遗带来了数代坚守的窑火技艺和设计创新。

“莞遗”合作的北京非遗代表崔莉莉(74岁),为《装饰绘画》专业设计师,精通漆器的造型设计与装饰设计,作品目前用作校园的非遗技艺展示和教学培训。其子邵明,清华大学美术专业毕业,也受母亲启发正在学习开发“文化+AI科技赋能非遗”版块。

深圳大白影业有限公司在非遗影视作品推动和保护宣传方面亦有贡献,其中,正在筹拍的院线作品《寻遗记》、《星岛女孩》得到政府的重视,《北江有鱼》吸引了珠江电影集团合作,并聘请了中国著名导演霍建起的加入,霍导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任期内,多次提到“电影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途径”,希望能助力推动中国影视出海。

同时,本次参参展团通过实物展示、技艺展演等形式,集中展示了东莞、佛山两地代表性的非遗技艺,生动诠释了家族传承在非遗保护与发展中的核心价值,并为“打造中国文化出海平台”积极建言献策。

深化交流展望未来

第三届香港文博会虽于6月2日圆满闭幕,但“莞遗”仍将继续致力于非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此次成功策划组织“东莞+佛山非遗人文艺术联合馆”,并获得香港文博会主席梁天富的指导与中国京港澳总商会的公开支持,是其践行使命的重要体现。

“莞遗”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链接首都北京,始终致力于非遗的保护、研究、传承、创新与国际化传播。非遗作为活态的文化资源,是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从岑氏书法的文脉延续到哥弟窑的技艺坚守,从匠訫大学生工作室的非遗活化实践到“莞遗”的国际平台聚力,各方力量正合力构建传统与现代、家族智慧与当代创新交融共生的文化生态。未来,“莞遗”将联合政府、机构、协会、媒体将继续以非遗为纽带,深化区域合作,借助香港国际平台,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以粤港澳为帆,借助各界力量,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扬帆远航,驶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让世界看见中国非遗之美,听见中国创新之声!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可熠 校对:孙艺宁 监制:李博扬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