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刘澜昌 |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紫荆研究院研究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这是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尤其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带来的极度不确定性而对香港提出的战略要求。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这一角色和定位,符合国家整体对外战略的调整,也正在为国家改善对欧英关系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发挥重要作用。
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是国家战略使然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当前,「两场战争」欲停难停,和平将现未现,特朗普在俄乌战争中一反拜登政策,与欧盟裂痕一再扩大。再接著,对原来的盟友欧盟和兄弟英国也无差别加征商品进口税,不仅令人诧异,更是在政治和经济层面重塑了微妙的国际「敌友格局」。总的来看,美国的盟友呈弱化态势,中国的朋友则络绎不绝。或许,一个以美国霸道横行的「高关税体系」,与以中国为中心的「低关税体系」,将形成鲜明对比。无疑,在中国迎战「特朗普2.0」的经济战中,有危也有机,尤其有可能做转化工作,争取越来越多的朋友,形成以维护世界规则为基础的经贸秩序的大统一战线。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与欧盟和英国的外交关系活跃。欧盟以至英国其实早已感觉到特朗普的多变和威胁,也把改善对华关系作为应对「特朗普2.0」的一张好牌。中方也根据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交手的经验做了政治多元化和经贸多极化的准备。之前,特朗普已要对欧盟进口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还威胁对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这次,特朗普对欧盟加征税率是20%,对英国则是最低的10%。特朗普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冲击了欧盟的出口产业,也给英国带来负面影响。欧盟和英国都需要通过加强与非美国家的合作来对冲,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贸易伙伴,自然成为重要选择。最明显的动作是,为缓解之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税收的争议,不少欧洲车企正在尝试加强与中国合作寻找新出路。政治高层及企业高管互访频密,都相信利用经济互补性建立稳固的供应链是应对特朗普不确定性的「安全岛」。同时,新的经济关系必然需要政治关系配对。西方有分析认为,特朗普的加税将会使G7出现深刻的裂痕,激化美欧在安全、政治、经济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矛盾,给跨大西洋安全关系带来剧烈冲击,并有可能使拜登营造的针对中国的联盟变得松散,将美利坚的盟友推向北京。
所以,香港对外发展战略的新定位正是由此而定。香港对英国及欧盟的传统优势,正是配合国家对外总体战略赋予的「超级联系人」的新任务。笔者认为香港的这种角色和作用,是独特的以至「不可替代」的。但也有内地学者认为,当下中国内地与欧洲贸易量以至人文的交往程度都远高于香港,加上「香港问题」还被某些反华势力纠缠不放,把发展对欧英关系放在香港对外关系首位的提法似乎值得商榷,香港的对外战略还是要多元,包括面向亚太、非洲、中东。
事实上,无论是亚太、非洲以至中东,香港在经贸和人文交往上仍无法与内地比拟。但是,香港与英国和欧盟交往的「独特性」是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具备的,由此决定了香港的不可替代性。正如香港「资金自由流动」的独特性,决定了香港在国家金融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战略层面,当然也不可忽视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此外,香港在服从国家战略需求中也要寻找自己的经济发展机会和新的增长点。
从经贸规模上看,内地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自身经济规模庞大,市场潜力巨大,与欧盟及英国有深度交往。例如,2023年欧盟是广州最大贸易伙伴,双方进出口总额超过1,800亿美元,2024年更是增长7.6%。香港目前除了稳固传统市场为企业取得稳定订单打下关键基础,还要深耕新兴产业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广州的小鹏汽车仅用4个月时间就登顶西班牙电动车销量榜首,该市的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开发的自动驾驶小巴已经驶入巴赛罗那核心城区。总之,内地城市与欧洲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正呈现日新月异的势头。

香港发展与欧英关系具备多重优势
香港和广州、深圳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携手进军欧英市场,商机无限。其中,香港的优势至少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制度与法治。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实行普通法,法治备受推崇,其独立的法治体系和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开放、透明和高效的市场经济制度,与欧洲的商务逻辑和法律体系较为接轨,能让欧洲企业更有信心开展合作。
二、金融服务。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专业的金融服务人才,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体系,与欧洲的金融合作经验丰富。在中欧金融合作中,香港可以为中欧企业提供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双方企业开展跨境业务。例如,通过香港的资本市场,欧洲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获得资金,投资中国内地及其他市场;内地企业也可以借助香港这一平台,与欧洲金融机构合作,拓展海外业务。
香港还可以借助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扩大人民币在中欧贸易结算、投融资等领域的使用,促进中欧之间的人民币跨境流动,降低双方企业的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还可以加强绿色金融合作,利用香港在绿色金融方面的领先优势,与欧洲的金融机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中欧之间的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援,推动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英国背景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有美国背景的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多年来深耕香港金融市场,应该成为香港发展对外战略的重要角色。
三、经济贸易。香港实行零关税的「自由港」政策,且有卓越的海陆空运输能力。长期以来,香港清关快、效率高,是重要的国际转口贸易中心,也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香港在国际贸易中具备强大的「中介」能力,其专业的服务能力、国际化的准则、高效的服务水平及长期的实践操作为香港作为国际化的转口贸易中心累积了良好的「口碑」,这同样有助于增强中欧企业合作的信心和稳定性、持续性。香港不仅为中欧企业提供贸易合作、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还主动降低贸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同时,香港的贸易展会等平台也为中欧企业提供了展示产品和交流合作的机会,加强了与欧洲在贸易规则、标准等方面的对接,推动了中欧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这在当下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无差别高关税政策具有特殊意义。
四、专业服务。香港在法律、会计、咨询、仲裁等专业服务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这是内地城市难以比拟的。香港的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拥有众多专业的法律人才,可以加强与欧洲在国际商事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为中欧企业提供高效、公正的法律服务,解决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现的法律纠纷。香港的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亦具有较高的国际水准,可以与欧洲相关机构合作,按照国际标准为中欧企业提供财务审计、咨询等服务,提高双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准和资讯透明度。
五、文化与语言。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交融之地,有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且是双语社会,英语普及度高,较容易与欧洲进行文化交流和沟通。香港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促进中欧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认同,为中欧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增进双方民间的友好往来和信任。
香港改善与欧英关系的现实路径
不可否认,香港与英国及欧盟关系方面也存在矛盾和挑战。4月2日,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2024年度执行报告》《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2024年度执行报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欧洲议会相关报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在台湾、涉港、涉疆、涉藏、南海等问题上罔顾事实,指手画脚,对中国攻击抹黑,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3月27日,英国政府发表最新的《香港半年报告》,继续对涉港问题说三道四,甚至干预香港政府执法,并称将继续履行对香港的承诺,透过BNO签证计划支持港人。去年,欧洲议会还投票通过要求欧盟撤销对香港的特殊关税待遇,虽该决议尚未具有法律效应,但已显示出香港与欧洲经贸关系存在不确定性。若未来欧盟撤销特殊关税待遇,香港对欧洲的贸易成本将会上升,贸易规模则可能会萎缩。香港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次特朗普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前,英国由于工党取代保守党重新执政,已鉴于俄乌冲突等国际形势的变化及从本国利益优先出发,谋求改善对华关系;德法等欧盟主要国家也加强与中国互动,双边高层互访频繁。英国和欧洲议会的「拒中反华」势力,与认为改善对华关系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政商力量相比,只占少数。在特朗普政府加税政策「靴子落地」之后,欧洲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华关系、保护本国利益的声音更是与日俱增。事实上,当欧委会的一些政客鼓吹「去风险」「去经济胁迫工具」、在中欧经贸中加码壁垒时,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的脸:所谓「去中国化」不但没有带来预期中的「安全感」,反而让欧洲在多个关键产业中掉队。5G网络建置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欧盟推出所谓「安全工具箱」已有五年,至今包括德国在内的17个成员国尚未全面执行,欧洲5G覆盖率已被亚太和北美远远甩开。原本在通讯技术上傲视全球的欧洲,如今沦落到需要反思「是不是搞错了方向」的地步。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欧洲不能再被「意识形态焦虑」牵著鼻子走,更不能让短视政客绑架长远利益。当下的主流认识是,要真正解决欧洲的结构性困境,必须恢复与中国的建设性战略沟通与合作。这不只是现实利益的选择,更是欧洲能否真正实现战略自主的试金石。唯有摆脱内耗、尊重现实、务实合作,欧洲才能走出焦虑,赢得未来。
因此,香港从中欧双方的实质利益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对英国和欧盟的工作,是有坚实基础的。香港作为国家的「超级联系人」,可以将不利和有利的力量作出细致的区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对外战略中强化与欧英联系,配合国家团结争取一切国际有利因素。
具体而言,香港特区政府可以积极与欧盟及各成员国政府展开对话,通过外交渠道和正式会议,就欧盟对香港的误解和偏见进行解释和澄清,消除其对香港国安法等的错误认知,增进双方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相互理解。在民间层面,推动香港与欧洲的民间组织、商会、智库等开展广泛交流活动,举办研讨会、论坛等,增进彼此了解,为官方层面的对话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香港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制度,为欧洲企业在港投资和经营提供更加优质、稳定的环境,增强香港对欧洲企业的吸引力。香港还可以发挥汇丰、渣打、摩根大通等国际跨国财团的独特作用。在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的背景下,香港还可以在国家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对国际经济、贸易、税收等规则的维护及更新,发出自己的声音,既维护香港和国家的自身利益,也为建立符合全球普遍利益、健康有效的国际经贸新秩序作出贡献。
最后,笔者想著重探讨香港黄金交易所与伦敦交易所的合作,这应该是香港强化与欧盟和英国联系的重要抓手。李家超行政长官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发展香港成为国际黄金交易中心,提供世界一流的黄金仓储设施,这成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点部署,得到香港各界的普遍认同,也得到国家的认可。众所周知,世界另两个黄金交易中心在伦敦和纽约,因此,笔者建议香港黄金交易所谋求与伦敦交易所合作,香港可以得到助力,伦敦也扩大了市场,双方相得益彰。香港可由此作为重要切入点,推动与欧盟和英国的战略联系,服务香港本地和国家适应全球战略调整。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5年4-6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