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秋北
一百年前的省港大罢工是一场工人阶级掀起的反帝浪潮,也是一首改写民族命运的历史史诗。1925年6月19日,香港海员等率先扬起罢工义旗,将近代中国爱国主义运动推向崭新高度,其精神光芒至今照耀著中华民族的自强与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面对外侮空前团结
1925年5月,上海发生工潮,有学生声援工潮中被杀领袖顾正红时,被租界的英籍巡捕开枪射杀,13人死,数十人重伤,是为五卅惨案。五卅惨案发生后,香港海员、电车工人、印刷工人首先行动起来,6月19日起,粤港工人阶级以雷霆万钧之势响应反帝号角。10万劳动者毅然放下工具,用《罢工宣言》向殖民者宣告:“与其不奋斗而死,何如奋斗而死,可以鲜血铸成民族历史之光荣……我们毫不畏惧,愿与强权决一死战。”沙基惨案发生后,罢工规模激增至25万人,占当时香港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学生、商贩、教师纷纷加入,形成“工农学商齐动员”的局面。这种跨阶层、跨地域的联动,彻底打破了殖民者“分而治之”的迷梦,展现出中华民族面对外侮时空前的凝聚力。
更为震撼的是,这场罢工引发全国的连锁反应,广州工人联合全国民众约1,700万同胞声援,通过罢工、罢市、罢课等方式参与抗议,形成反帝浪潮。各地罢工、示威、募捐等活动持续不断。上海工人罢工支援、北京学生上街抗议、南洋华侨汇款救济,形成“五卅运动”的强大声势。这种“南北呼应、全民奋起”的壮举,标志著中国人民已从个体反抗走向集体觉醒,爱国主义不是少数人的壮志,而是亿万民众的共同信念。
工人运动升华为民族独立斗争
省港大罢工之所以彪炳史册,在于其鲜明的政治诉求直指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根基。罢工委员会提出的“支援上海十七条”(即“拥护并坚持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17项条件”):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如领事裁判权、关税控制权),包括撤退外国驻军,惩办杀人凶手并赔偿损失,承认工人组织的合法权利等,更提出争取在港华人法律平等、言论自由的诉求,是对殖民者“种族歧视”的致命一击。这些诉求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斗争,将工人运动升华为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实践。正如《罢工宣言》所昭示的,“帝国主义除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侵略以外,还要加以武力的屠杀,是而可忍,孰不可忍!故我全港工团代表联席会议,一致决议与上海汉口各地取同一之行动,与帝国主义决一死战”。这种政治觉醒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它让殖民者惊恐地发现,中国工人阶级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掌握了斗争方向的觉醒者。罢工期间,工人纠察队严密封锁香港,贸易额暴跌50%,垃圾如山积、物价飞涨,殖民者的经济统治根基动摇。这种“以经济战争推动政治变革”的策略,展现出中国工人阶级高超的斗争智慧。
中国共产党统筹作用至关重要
省港大罢工的成功,离不开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罢工委员会犹如“第二政府”,下设工人纠察队、法制局、审计局等机构,不仅有效管理罢工工人的食宿、医疗,更行使审判汉奸、封锁香港等职能,展现出强大的社会治理能力。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作为最高议事机关,实行民主决策,确保每个工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这种“自下而上”的组织模式,成为后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典范。正如邓中夏在罢工胜利后所言:“我们不仅封锁了香港,更在广州建立了一座工人阶级的‘政治实验室’。”
中国共产党在罢工中的统筹作用至关重要。邓中夏、苏兆征,何耀全等共产党员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制定策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确保罢工始终沿著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方向前进。同时,与国民党左派的合作,为罢工提供了物资支持和政治庇护,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巨大威力。可以说,罢工的力量不在于人多,而在于团结;罢工的胜利不在于一时,而在于坚持。

大罢工迫使港英当局让步
沙基惨案的枪声,彻底点燃了粤港人民的怒火。1925年6月23日,英法军警向和平游行的人群开枪,52名同胞倒在血泊中,170余人重伤。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没有吓倒英雄的粤港人民,反而让更多人加入罢工行列,罢工规模迅速扩大。工人纠察队员在封锁前线与英军、走私者搏斗,数百人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这场持续16个月的罢工,最终迫使港英当局作出让步:首次委任华人进入行政局、增设立法局华人席位、改善华人待遇。这些让步虽未彻底改变殖民统治,但却是殖民者向中国人民低下头颅的开始。更为深远的影响是,罢工锻炼了工人阶级的队伍,为北伐战争培养了数千名运输队员、宣传队员,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的坚强后盾。粤港大罢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和团结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启迪当代爱国主义精神
百年后的今天,省港大罢工的精神依然闪耀著时代的光芒。在香港,大罢工精神所承载的“爱国爱港”传统,为“爱国者治港”提供了深厚的历史依据和精神传承,证明“爱国”始终是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是香港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更需要香港与内地城市继承“粤港一体”的团结精神,共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由此可见,“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信念;团结从来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中华儿女持之以恒的坚守。
省港大罢工的胜利发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是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胜利。我们要以史为鉴,弘扬“以鲜血铸成民族历史之光荣”的大罢工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激励我们奋进的强大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续写新的辉煌!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