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重设“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机制 增强地区治理效能-紫荆网

张培刚:重设“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机制 增强地区治理效能

日期:2025-03-15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张培刚

全港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二百多个公共屋邨,当中房屋委员会的公共屋邨占据绝大部分,目前约八十三万个公屋单位。公共屋邨的管理效能直接影响基层居民的生活质素。过去,“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沟通与合作平台,让居民、管理公司及政府部门进行有效协作。然而,自2023年1月1日“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停止运作后,部分屋邨的管理质素有所下降。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设类似“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的机制,以增强地区治理效能,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素,提升基层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房屋署公共屋邨的互助委员会于2023年1月1日前终止,原本的“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的运作亦同步终止。虽然相关部门已推行一系列措施扩阔与居民的沟通渠道,包括透过传统和电子方式的沟通途径,直接收集居民的意见。例如在屋邨住宅大厦地下大堂及屋邨办事处设置意见箱收集居民的意见;采用电子及纸本方式进行租户意见调查,以主动收集公屋居民对屋邨管理和环境卫生等的意见;在收集意见通告上展示二维码和超连结,方便居民填写电子问卷等等,但笔者认为未能完全达到过往的效果。

一、现行替代措施的不足

1. 缺乏有效的监督。过去,“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透过评分机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素。但目前的替代措施〈如意见箱、电子问卷等等〉仅是意见收集工具,无法对物业管理公司形成实质约束。

2. 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质素参差。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部分屋邨物业管理公司仅会应付房屋署的日常巡查,管理工作未能达到以往的水平。例如,有些卫生死角没有处理,日常反映问题后的回应速度和解决成效亦不如以往。清洁、保安、工程及环境卫生等服务水平有所下降,令居民的不满逐渐增加。

二、重设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的必要性

1. 恢复多方合作平台。委员会成员除了包括房屋署经理、警方警民关系组警长、屋邨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公司、工程公司、清洁公司及区议员之外,应增加分区委员会委员、关爱队队员、在该屋邨开设办事处的立法会议员,定期召开会议,促进多方协作,及时解决屋邨管理问题。

2. 恢复评分和引入跟进机制。恢复评分制度,实行有效的监督,让议员、分区委员会委员、关爱队队员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各项工作表现进行打分,并将评分结果与物业管理公司日后的投标资格挂钩。此外,应制定清晰的改善计划,确保居民的意见能够落实。

3. 与现行小区关爱队联动。现时,每一个公共屋邨都有相关小区的关爱队覆盖,长期在区内服务,而且大部分关爱队队员也居住在当区,对该地区屋邨情况较为熟悉,容易发现屋邨管理的不足之处。他们与区议员及分区委员会委员联动,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

三、结语

“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不可忽视,鉴于过往经验及现时措施的不足,笔者认为,应结合过往的成功经验,重设“屋邨管理咨询委员会”或类似的定期会议监督机制,并融入关爱队和分区委员会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地区自理效能,才能真正改善现时部分屋邨管理逊色的问题,提升屋邨居民的生活质素。

(本文作者系观塘区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江心雨 校对:周默 监制:姚润泽
陈茂波:美滥施关税扰乱全球秩序 香港需在变局中促高质量发展
五角大楼查信息外泄 防长四名亲信被解职
商务部回应美国以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
李家超晤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