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访】香港创科发展迎来黄金期 ——专访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家礼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反映了中央对香港创科的高度重视,香港创科发展迎来黄金期。创科是香港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创科生态日趋蓬勃。数码港作为香港的数码科技“大本营”,目前已经汇聚了约1,600家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数码港有什么优势?它能为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提供什么支撑?香港创科如何能搭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车?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家礼。文|本刊记者 连振海 李博扬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家礼(本刊记者 李博扬 摄)香港金融科技“大本营”记者:“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您认为香港创科发展的优势是什么?数码港将在哪些方面助力香港实现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目标?林家礼:香港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雄厚的科研实力、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以及简单透明的税制,这些都是香港创科发展的优势。香港有三十至四十万的高水平专业人士,包括银行家、基金经理、保险专家、会计师、律师、教育员、估值分析员等,这是我们的人才库,是我们庞大的宝贵资产。我觉得这几年香港创科确实有很好的势头了,我们是后起之秀,但是我们现在不是在散步,也不是慢跑,我们是在快跑了。数码港其实就是香港数码经济的旗舰、数码科技的推手。数码港和普通的百货公司一样,百货公司摆的是商品,而我们上架的是在数字经济里面的所有生态系统。数码港集中发展六个数码科技领域,包括金融科技、智慧生活、数码娱乐及电子竞技,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这个地位得来不易,是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奋斗积累而来的,要保持这一地位,金融科技是重中之重,这也是香港创科发展的四大领域之一,是数码港的职责所在。目前,数码港已经成为香港金融科技的“大本营”,拥有全港最大的金融科技社群。截至今年2月,数码港汇聚近400间金融科技公司,占全港600余间金融科技公司近三分之二。数码港金融科技社群可与大湾区内的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合作,跨境推动电子支付、区块链、财富管理科技及智慧金融数据分析等创新技术。“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这将会进一步推动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也是数码港一展身手的黄金机会。我们还在做数字化转型,尤其在疫情之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主流,包括新零售、新金融、房地产业等,各行各业都正进行着数字科技的转型升级。透过数字化转型,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都能在疫情下继续运作。我们的目标是配合特区政府,将数码港打造成为全球最尖端科技人才安居乐业的地方。数码港有一种包容、开放的创新创业的氛围。我记起几年前刚到数码港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使用微信,也没有太多人讲普通话。现在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普通话和微信已经是我们这里的标配了。这里可以讲广东话、英语,也可以讲普通话。大量的社会资源进入我们的生态系统,包括一些科技龙头企业。我们也拉动了一批科技投资者进来,目前数码港的投资机构已经超过120家,当中包括风投、私募基金,其中很多是上市公司。3月12日,香港数码港举行虚拟互动招聘博览,首日吸引逾2,000人参与(图片由香港数码港提供) 深港创科合作“天下无敌”记者:就如您刚刚所提到的,香港背靠内地庞大市场,与大湾区发展紧密联动。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的创科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您觉得香港应该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呢?林家礼:不夸张地说,大湾区确实是现在全世界最好的市场。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2019年底总人口逾7,20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16,795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23,371美元。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和内需都很大,是我们国家经济“双循环”最好的体现。香港背靠内地庞大市场,可望凭藉这些优势,在“十四五”规划中发挥所长,于国际创科领域中穿针引线,成为大湾区创科接轨世界市场的桥头堡。香港应全力参与、推动与内地创科合作,从“外循环”及“内循环”方面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同时,包括数码港在内的香港创科基地还可以作为一个国际跳板,帮助优秀的内地企业走出去,进军国际市场。数码港与大湾区中的7个内地城市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城市的合作伙伴超过10家。透过这些城市的合作伙伴,我们为有意在内地拓展业务的香港初创团队提供公司注册、法律税务、政策申报、企业营运、人才招聘、生活配套等各方面的支持。目前香港-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创新科技走廊了,我们很快就能超过排名第一的东京-横滨科技走廊。所以我常说,深港合作“天下无敌”。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等于十一了。截至去年10月,深圳前海注册的港资企业超过11,000家,当中包括不少著名的企业,前海青年梦工场孵化的香港创业团队也累计超过200个。今年1 月 26 日,数码港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双方合作,共同促进香港与前海深港合作区、深圳市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合作。通过这个合作备忘录,数码港将与前海管理局为两地创科企业提供包括人才、资金、市场商机、市场拓展、技术支援及投资机会等各种资源,帮助香港初创企业对接更多的内地资源,更顺利地落户深圳,为这些企业进军内地尤其是大湾区市场提供更佳的土壤。我们还提供资金支持,包括“数码港创意微型基金”、“数码港培育计划”、“数码港加速器支援计划”和“海外及内地市场推广计划”等项目,按1:1的比例追加资助金额,协助它们开拓内地市场。除了加强与深圳的合作,数码港还与珠海大横琴签订谅解备忘录,内容包括投资、科技创业活动、科技公司跨境渠道合作及创业孵化合作等。大横琴亦在香港设立2亿元港币的发展资金,参与投资“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的项目。1月26日,数码港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图片由香港数码港提供) 创科为香港青年带来无限机会 记者: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会给香港青年带来哪些发展机遇?数码港为香港青年就业与创业提供了哪些支持?林家礼: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个超级平台,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可以给香港青年提供无限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很多科技发明,哪怕很小的一件实用型产品,在内地就有巨大的需求。数码港致力于帮助年轻人把握数码科技带来的机遇。最近我们成立了数码港学院,旨在透过与顶尖科技企业、商业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为香港青年人做系统的培训,帮助青年人掌握新的技能,培训内容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电竞、金融科技等,从而帮助、推动这些学员创业。过去一年,数码港学院推出各种创业和实习计划,包括“数码科技实习计划”及“数码港金融从业员金融科技培训计划”等,开设横跨六大范畴的课程,包括金融科技、区块链、智慧生活、网络安全、创业和一般科技知识等,吸引了超过3,500名香港青年人参与。如果数码港学院做得好的话,它就是数字科技跟数字经济的少林寺了。自2015年起,数码港每年都举办招聘博览,为有志投身创科行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有效的配对平台。因应疫情,数码港今年的招聘会改为线上举行,我们的虚拟互动招聘博览汇聚了超过170间大型企业、科技公司及初创公司,总共提供逾1,300个创科相关职位,更提供超过200个与拓展大湾区业务相关的职位空缺。与此同时,我们还新增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虚拟专题展位,专门为青年人提供了逾80个职位。疫情下,这种招聘博览对青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截至今年2月,数码港汇聚逾370间金融科技公司,占全港600余间金融公司近三分之二(图片由香港数码港提供)记者:多年来数码港担当着香港创科的重要角色,随著香港创科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数码港的发展遇到什么挑战?林家礼:数码港多年来推动香港创新科技行业发展,支持初创企业,已渐见成效。目前,数码港的场地出租率超过9成,已接近饱和。随著“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各行各业加快数码转型,对数码科技的需求有增无减,数码港现有的空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要把握“十四五”规划带来的历史机遇,我们有必要及早部署,增加相应的基础设施扩建。数码港的扩建计划非常重要,它能优化我们的海滨长廊,优化我们的创业氛围,使得数码港成为全球高端人才、最好的科技投资者创业投资的好场所。如果扩建计划顺利的话,可以容纳100家科技公司、850家初创企业,还能创造3,000个工作岗位。这样我们就能不断把最高端的科研人才、创业人才、创投人才从世界各地吸引到香港,使得香港真正成为国际创新科技的人才汇集之地。(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