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全球经济变局及地缘政治风险,香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国际资金与人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日前(6 月 26 日)举行会董晚宴,邀得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担任主讲嘉宾,分享香港在新形势下的机遇,以及“抢人才”的最新情况及政策方向。
陈司长指出,香港作为高度外向型的国际自由港,难免受到贸易战及全球贸易萎缩的影响,但同时亦蕴藏著机遇。在全球资金重新配置及“东升西降”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香港凭借税制简单、法规透明、政府效率高等优势,持续吸引国际企业落户。今年首四个月已有223间企业在港设立业务或扩大投资规模;至今亦成功引入84间重点企业,显示香港在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陈司长强调,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而人才竞争是全球发展关键。截至5月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收到超过48万宗申请,逾21万人才已抵港。以“高才通”为例,来港人才平均年龄仅35岁,近九成随行子女为14岁以下,有助纾缓本港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低的问题。
为加快创科及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已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对准香港“八大中心”定位,统筹引进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政策及资源配置。陈司长表示,特区政府将突破“分割思维”,推动制度创新,针对产业与人才发展面临的“痛点”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例如,政府已放宽限制,容许酒店及商业大厦改装为学生宿舍,增加学生宿位供应;同时设立特别机制,主动招揽顶尖领军人才来港,进一步提升香港在全球的人才竞争力。此外,针对美国对哈佛国际学生推出的歧视性政策,政府除主动提供支援,亦会在必要时考虑进一步放宽大学非本地学生限额,以吸纳更多国际顶尖留学生。
厂商会会长卢金荣乐见,特区政府在“抢人才”、“留人才”及“育人才”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厂商会将继续推动新型工业化及创科发展,为人才提供多元发展平台,并透过不同方式,支持本地人才培育,与特区政府携手推动香港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出席是次晚宴的厂商会代表尚包括永远名誉会长杨孙西、史立德,立法会代表吴永嘉议员,常务副会长马介钦,副会长黄家和、吴国安、梁兆贤、陈家伟、骆百强,名誉会长戴泽良、陈鸿基、赵振邦、黄震,以及一众常务会董、会董、名誉会董、行业委员会召集人、妇女委员会成员及青年委员会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