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启真
在特区政府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关于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布局引发广泛关注。新财案提到,香港即将发表第二份发展虚拟资产政策宣言,并就场外交易及托管服务发牌制度进行咨询。这项政策动向不仅关乎金融创新,更在法律服务领域激起阵阵涟漪——传统法律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
当前,香港法律界正经历着一系列挑战。在传统资本市场领域,律师行业已陷入"红海竞争"的困局。法律服务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此起彼伏,从业者收入空间持续收窄。这折射出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传统法律服务模式已很难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当数字经济来袭,法律行业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虚拟资产领域的勃兴为香港法律界提供了绝佳的转型契机。这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全球市场,既需要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突破,更呼唤与之匹配的法律制度保障。从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认定到非同质化代币(NFT)的产权界定,从跨境交易的司法管辖到数字资产的继承规则,每个环节都亟待法律专业人士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这些新兴领域恰恰是香港发挥制度优势的绝佳舞臺——既需要承袭普通法系的深厚积淀,又要求有突破传统法律框架的创新智慧。
站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关口,香港法律界的转型已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这需要业界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高校法律院系应加快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律师行须构建复合型服务团队,专业团体要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只要法律专业人士真正成为虚拟资产领域的"规则设计师"和"风险管控师",香港就有望在数字经济时代续写法治传奇,为"一国两制"实践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本质上是香港法治优势的创造性转化。当虚拟资产遇见普通法传统,当技术创新碰撞制度创新,香港完全有能力打造数字时代的法律服务体系新范式。这不仅关乎某个行业的兴衰,更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香港法律界是时候在数字经济蓝海扬帆起航了。
(作者系香港山东社团总会副秘书长、法律专业协进会副会长、华菁会会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