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再演绎 《蝶影红梨记》于戏曲中心上演

经典再演绎 《蝶影红梨记》于戏曲中心上演

日期:2024-08-05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紫荆杂志(记者 郭孟琦 实习记者 陈梓嫣)8月5日香港报道:8月1日至4日期间,香港粤剧艺术团于戏曲中心上演《蝶影红梨记》,除了邀得当年负责为雏凤鸣剧团设计配乐和唱腔的朱庆祥博士担任荣誉顾问,其弟子王胜泉上阵担任音乐总监外,还有龙贯天担任艺术总监,领衔一众青年演员倾力出演。

0P8A6929
8月1日至4日期间,《蝶影红梨记》在戏曲中心上演(实习记者 陈梓嫣 摄)
0P8A6775
《蝶影红梨记》彩排图片(本刊记者 郭孟琦 摄)

故事讲述山东才子赵汝州和汴京名妓谢素秋曲折艰难的关系。二人三载神交,酬诗相和,恨未谋面。王丞相通番卖国,以百二佳丽连同素秋献予金邦,汝洲试图拯救,却闻佳人已死,伤心欲绝。原素秋获王丞相幕客刘公道以移花接木计救走,并投靠汝州故友钱济之,冒认为已故王太守之女红莲。汝洲被蝴蝶牵引与素秋碰面,却不知其真正身份,忍痛上京求名。素秋不想再留伤心地,遂转投靠前姊妹沈永新,讵料被出卖及押回相府,更被王丞相垂涎美色,欲独占花魁。汝州高中状元,官拜按察,奉命追查王丞相,在王丞相欲举行纳宠仪式之际,汝州突赶到,并揭示真相。王丞相俯首伏罪,汝州公义私情两兼得,更与素秋有情人终成眷属。

0P8A6875
《蝶影红梨记》彩排图片(本刊记者 郭孟琦 摄)

呼唤当代唐涤生 传承粤剧精华

有人说“金庸之后,再无江湖”,意思是金庸已把武侠小说的形式推到了极致,俨如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唐涤生离世已然超过半个世纪,但如今香港粤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仍是唐剧。香港中文大学粤剧研究学者陈守仁认为,唐涤生的剧作的确将粤剧推至一个高峰,但认为更重要的是时代带来的挑战,“在金庸的时代,看报纸、杂志、小说是大多数老百姓生活的方式。同样,粤剧在50年代有不少观众,但今天大家都在看手机,不要说粤剧,连电影也同样受到了新兴媒体的挑战。”

0P8A6801
《蝶影红梨记》彩排图片(本刊记者 郭孟琦 摄)

陈守仁指,香港近年也有不少新晋粤剧演员和编剧涌现,当中亦不乏优秀有潜质的年轻人如黄成彬、梁心怡等等,他认为关键之处,是要跟不同的媒介和形式竞争,粤剧有需要与时并进,不妨尝试缩短演出的长度,推出一些两小时版本,或加入更多生活化的场景,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粤艺重新制作《蝶影》

全新舞台设计再现唐剧经典

这次对于《蝶影红梨记》的经典再演绎,龙贯天先生是抱极大期望的,在采访中称之为“最难得”。这次的演绎将新的技术、新的意识同传统的、传承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是次演出,香港粤剧艺术团邀请李浩贤作为制作总监,在灯光、布景上进行整体调整,在台上用浓缩写意的装置布景向观众托出山水相隔的前后关系与阴差阳错的人情悲喜。在高堂上一切仿佛辉煌澄明,到二人相对呼唤,赵汝州望谢素秋而不得时,他伸手哀念的身姿利用灯光映在谢素秋的身后,似已触碰却是水中月,同时灯光色转凄冷。

0P8A6832
龙贯天(本刊记者 郭孟琦 摄)

作为艺术总监,龙贯天时刻注意舞台上细节,在彩排时精益求精,对于各句有精准到一字的把控,从“书”斋到“空”斋体现心境的改动,再到青年演员唱腔顿挫的调整,还有幕与幕的衔接,一众演员与幕后人员合力完满了《蝶影红梨记》。美好视觉享受佐以“浓厚”现场音效,使得整个舞台的呈现更为出彩,在对白中塑造可爱人物。

0P8A6893
《蝶影红梨记》彩排图片(本刊记者 郭孟琦 摄)

彩排时朱庆祥博士到场观看,王胜泉在稍前采访中也提及自己的师傅,意在传承与致敬。主创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与《蝶影红梨记》有一段缘,粤剧历史与个人历史连接在一起形成传承的链条。《蝶影红梨记》做到了守根性和现代性的结合,引入现代的技术和思想却不失传统本色,由香港粤剧艺术团进行在地气质的表演,用香港自己的表演方法去进行发散实践,影响一代青年人,传播岭南文化,联系大湾区共同的记忆。演出反响热烈,引得观众连连赞叹。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郭孟琦 校对:李博扬 监制:姚润泽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