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冯琳)北京报道:7月25日,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获悉,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于11月9日在广州开幕,11月21日在深圳闭幕。竞体比赛项目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其中57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1.5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决赛。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其中148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约有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佟立新介绍,第十五届全运会在筹办过程中始终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按照“广东为主、港澳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特色和项目优势,充分尊重港澳意愿,把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其中,香港承办8个竞体比赛项目(包括39个小项)、1项群众赛事活动(包括6个小项),澳门承办4个竞体比赛项目(包括14个小项)、1项群众赛事活动(包括8个小项)。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当日在京出席了发布会,并回答了紫荆杂志记者关于香港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办赛、参与承办全运会又将如何促进香港体育发展的提问。
陈国基表示,香港早前成功举办十五运会的测试赛,充分展现了香港承办大型赛事的能力。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吸引国际和内地游客以及媒体往来。
他补充介绍,凭借“一国两制”下的制度优势和地缘优势,再加上“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香港有经验、有能力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为国家体育发展贡献一份坚实力量。另外,香港体育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新落成的启德体育园,已经成为香港的体育地标,联同香港单车馆及粉岭高尔夫球场等完善设施,构成办赛的坚实硬件基础。同时,香港积累了丰富的大型赛事筹办经验,包括香港马拉松、国际七人榄球赛等不同国际赛事,展现出高效的协调及执行能力。
陈国基称,全运会是国家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办好全运会不单有助提升香港的国际体育地位,更激励青年投入体育事业,培育本地运动员及运动管理人才,长远促进香港的运动产业发展。另外,赛事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全力支持和协助下,香港与内地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赛事组织、场地准备、志愿者培训、安保措施等方面紧密对接、密切协作,充分体现协同效应。
“举办全运会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重要任务。各个相关部门都通力合作,在各自专业领域上积极准备。”陈国基称,“我相信完成这次全运会后,各部门所积累的经验,将会为香港特区政府未来承办更多大型体育盛事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