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区地陷黑点频现 新技术助力巡查-紫荆网

中西区地陷黑点频现 新技术助力巡查

日期:2025-07-24 来源:地区报《港纸》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年来,中西区频繁发生地面下陷事故,引发居民和中西区区议员的高度关注。根据路政署数据,过去三年中西区共发生10宗地陷个案,路政署和相关部门已针对每宗个案作出处理。区议员指出,地陷问题多与水土流失有关,尤其在雨季更为严重,呼吁政府加强预防性巡查及采用新技术,避免事故发生后才被动维修。

图片4

地陷黑点频现 议员关注维修质量

中西区区议员刘天正接受《港纸》访问时表示,地陷问题在该区尤为严重,尤其是石塘咀及德辅道西一带,部分路段甚至每隔一两年就会发生路陷。他举例指出,香港大学站B1出口对出的马路及德辅道西一田超市对出位置,均是地陷黑点。

“地底水土流失往往难以察觉,等到路面塌陷时,损害已经造成。”刘天正建议政府分析过去10宗个案的关联性,并针对高风险区域制定预防措施。

区议员杨学明则关注路政署的验收标准。他指出,今年4月初石塘坊对出一处地陷位置,路面物料仍相当新净,显示维修工程完成不久,但底部结构可能未妥善处理,导致短时间内再次下陷。

图片5

居民忧安全 促请政府正视

地陷问题不仅影响交通,更威胁居民安全。有驾驶者表示,担心行经高危路段时遭遇地陷,希望政府加强警示及即时通报机制。

石塘咀居民李女士指出,近年地陷事故增加,雨季时尤其担心:“其实港岛道路狭窄,人流及车流量却十分高,今年4月地陷没有造成伤亡是万幸,希望政府能正视相关路面安全的检测。”

图片6

路政署:试行透地雷达技术 加强巡查

路政署回应称,过去10宗地陷个案地点并不重复,成因包括公用设施故障、排水系统问题及建筑活动等。他强调,署方在施工期间会派员监督,并按标准验收。为加强预防,路政署今年开始试行“车载透地雷达”技术,透过非开挖方式检测地下状况,提早识别潜在风险。该技术将于下半年在中西区推行,主要针对繁忙及高风险路段。此外,署方亦会定期巡查排水系统,并在雨季前加强检查易水浸地点。

来源:地区报《港纸》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安涛 校对:江心雨 监制:连振海
澳门举行多项庆祝活动迎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
天文台发出黑雨警告
“锚”定Web3.0未来峰会记者会在港举办 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今日正式生效 陈茂波《紫荆》专访详解稳定币发展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