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这个生活节奏急促的都市,许多双职家庭面对工时长、托儿服务昂贵等问题,育儿压力沉重。香港南区妇女会自2011年10月起推行由社会福利署资助的“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以相宜价格配对社区保姆,为南区区内家庭提供弹性托儿服务,不仅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更建立起跨代互助的社区网络。

工时长托儿难?单亲母亲安心“重返职场”
“景睿妈妈”是一名地产代理,每周工作六天,但不定时都需要“带客睇楼”,工时更长达10多小时。她接受《港纸》访问时坦言,私人保姆市场收费高昂,“最便宜也要90至100元一小时,根本负担不起”。分居后独力抚养幼女,她一度陷入困境,直至偶然一次看到南区妇女会“南区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的宣传海报,才找到出路。
该计划收费每小时20余元,相比之下减轻了经济压力。景睿现由第二位社区保姆“景仪姨姨”照顾一年多。“景睿妈妈”形容保姆姨姨一家也将女儿视如己出,“姨姨的先生甚至会主动带景睿去公园玩,这种感情用钱是买不到”。女儿甚至黏着保姆不愿跟妈妈回家,让“景睿妈妈”得以安心投入工作。

社区保姆网络 建构邻里信任
“南区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队长、注册社工杨斯媚向《港纸》表示,香港南区妇女会保姆团队十分多元化,包括退休人士、陪月员、儿科护士等,虽无硬性专业资格要求,但需通过家居安全评估及培训。
“重点是透过邻里互助,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杨斯媚强调,团队也会定期家访及突击检查,确保计划服务质素。配对时也会考虑保姆专长,例如婴幼儿照顾或特殊学习需要支援,并优先安排同邨配对,方便家长接送。
从“生埗”到亲如家人 跨代情感连结
“景仪姨姨”因子女长大后“百无聊赖”加入该计划,她向《港纸》坦言,当初重学换尿片、喂奶等技巧是一大挑战。如今她与景睿情同母女,“全家都当多了一个妹妹”。这种情感纽带正是计划的独特价值——“景睿妈妈”提到﹕“两任姨姨是真的当自己个女或者孙女咁样照顾,『景仪姨姨』仲为佢亲手整咗最喜欢卡通人物的被铺用具。”此外,哪怕第一任保姆暂时无再照顾景睿。但是节日期间两家会互赠月饼、粽子,形成社区“亲如家人”的跨代情感联系。
香港南区妇女会副主席陈丽华表示,香港南区妇女会自1975年成立,大约2000年起与社署合作开展“互助幼儿中心”,2011年起开展“南区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现获政府资助扩展服务。她指出,香港出生率低,但双职家庭需求仍迫切,“许多妈妈因工时不定难找固定保姆,我们的弹性服务填补了缺口”。

倡议增亲子活动 促社区共融
尽管服务获家长好评,“景睿妈妈”也建议增加亲子联谊活动,如旅行日,让家长与保姆有更多沟通机会。“可能大家去大澳或大棠一些流行的亲子游地方,可以和小朋友,和保姆姨姨在日常照顾以外,有更多互动的机会。因为以我所知,他们找的保姆和婴幼儿的连系很多。但可能保姆姨姨和家长的连系就会少了。有机会可以联系感情的话,会加强我们和保姆姨姨的感情和关系。”
“景睿妈妈”也提到,现时社会很多声音表示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可能年长者便觉得自己失去生产力,可能自我怀疑,但计划却在他们申请成为社区保姆后,依然可以有能力,有一分力帮助到人,对年长者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我觉得,多计划不同活动去帮助不同的弱势群体。其实对这个社会是有好处的。因为要单靠政府很难做到所有东西,但透过这些地区机构,做这些活动,才能帮到更多,可能政府都忽略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