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曦
她拿出手机调整角度,对著服务员刚端上来的菜认真地拍,上一道菜拍一道菜,菜上齐了,站起来再给一桌菜拍个全景。用天天P图,一张一张调色,让餐具更明亮,菜品色泽更诱人。接著她径直走过来,与女生合照,与男生合照,集体再合一张,上传九宫格。“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而你们是沿途最美丽的风景。感谢到场的同学们,给我宴请的机会。”文案与画面,无一不显示著生活的品质与品位,我立马点赞,并留言感谢她热情款待。她两根眉毛抬起又落下,神情满意,整个人一下子松弛了,放心地把背交给靠椅。
“朋友圈先吃”的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这是对生活仪式感的最高礼敬。
老同学相聚,边吃边聊是常态。她一开口,就牵起强大的气场:从基金股票的走势、到未来汽车的行情、AI技术的前景、俄乌局势的最新进展,随时能接上男同学的话茬,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独到分析与见解。与女同学,则讲巴厘岛美丽的海滩以及耶路撒冷的“哭墙”,让城市牛马们艳羡不已;讲起现任老公有著“宠妻狂魔”的美誉,情人节、上巳节、五二零、七夕,都会送她礼物,惹得大家惊呼“这才是真爱呀!”又讲某次出差,当地官员为其接风,席上尽是商界名人,席间还有流量明星清唱一曲;女人怎能不聊购物,她讲身上这套衣裙是订制的,就连披在肩头的丝巾也价值不菲,瞬间与坐井观天的吾辈,拉开鹤鸡之别。
一顿饭吃了约两个小时,她一直掌控话语主导权,调度著大家的情绪。鉴于她幽默又有风度,整个氛围轻松愉悦,席间劝酒布菜,大家皆有宾至如归之感。直至她接了个电话,“亲爱的同学们,老公来接我咯,抱歉啊,先走喽,你们慢慢吃哦。”她潇洒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她一走,大家热情地讨论她,“别看人家当年成绩不咋地,现在混得是真的好,不像我们八进八出,挣扎在温饱线上。”有同学自嘲,“一直看她朋友圈,才明白何谓生活,何谓生存。”另有同学归纳,“可见学历与能力完全是两码事。”说著说著,觉得冷气调得有点低,微醺的大家一下子清醒不少。看了一下时间,这个惦记家中小孩子要照顾,那个挂念明天开会要给领导备演讲稿。而我为了看上去“高”一点,鞋跟有七厘米,穿惯了平板鞋的脚后跟磨出了水泡。我弯腰贴了片创可贴起身,同学们已互道珍重,说有空再聚。等我走出包厢时,服务员迎上来,伸手示意,“您好,女士,结账请到这边!”
我愣了一下,这就有点尴尬啦。唉,这个月又要超支了。她大概忘了(同学聚会轮流买单,这次轮到她)。算了吧,这点钱,大概不够她肩头那条丝巾的几根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