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东江水 深深粤港情-紫荆网

源源东江水 深深粤港情

日期:2025-07-23 来源:香港商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同饮一江水,粤港两地情!自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政府对港供水,不仅彻底解决了香港缺水的问题,更为过去60年来香港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坚实贡献。这项由粤海水务高质量运营管理的东深供水工程,蕴含着祖国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厚意。

上世纪60年代初,香港遇上异常旱情,曾连续9个月未有降雨。当时,港英政府一度颁布“限水令”,最严格时期曾每4天供水1次,每次仅供4小时。为解燃眉之急,广东省政府允许港方派船只到珠江口取用淡水。

及后的1963年12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出指示:引东江水来港!并于翌年即1964年2月20日正式开始建设东深供水工程。这项工程仅用短短一年时间,便建成6座拦河坝、8级抽水泵站以及17座大型闸门。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竣工,开始对港供水,香港严重缺水的岁月得以终结。

构建香港供水生命线

“东深供水工程项目,对香港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皆有正面作用。”粤海水务东深供水工程深圳供水管理部总经理李迎春引述数据指出,香港GDP由1965年即东深供水工程开始供水之年的约20亿美元,一路增长至2024年的逾4000亿美元。期间,年供水量亦由4105万立方米大幅增加至8.2亿立方米,“可以说,东深供水工程构建了香港的供水生命线!”

东江水供港60年中,并非从未遇到困难及挑战。李迎春称,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东江中下游河道河床严重向下侵蚀,至1995年冬季期间,东江的二三期均出现抽水困难的情况。

随着香港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提升供水量和解决抽水问题,东深供水工程于上世纪70、80、90年代,先后进行了多次改扩建工程。1996年12月,广东省政府决定兴建太园抽水站,1998年即告落成投产,彻底解决了东江取水困难的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为进一步提升供水量,东深供水工程2000年至2003年开展了全面改造。改造完成后,项目供水量由建设初期的6800万立方米大幅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供水量提升逾30倍。

为香港繁荣稳定提供保障

李迎春忆述,改造工程所经地段位于东莞最繁荣的地方,“由于当时管道工程是采取‘上天落地’的方案,因此对技术的要求就非常高”。他指,该次工程不仅采用全封闭输水管道,实现“清污分流”,亦引入了绿色环保元素,有利于生态环境。

过去30年,东深供水项目除了不断“扩容”,亦致力于在原水进入水库前预先进行处理。李迎春称,为确保达到稳定运行以及提升水质的目标,粤海水务于2020年启动了生物硝化处理工程廊道设施更新,目标是用3至5年时间提升预先处理供水水质的效果。

随着国家步入新时代,粤海水务坚定贯彻粤海集团有关工作部署,传承红色基因与光荣使命,坚持“一流工程、一流技术、一流管理”,延续过去60年不间断地对港供水,为香港特区繁荣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供水保障,并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源源东江水,深深粤港情”的故事。

来源:香港商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安涛 校对:江心雨 监制:连振海
澳门举行多项庆祝活动迎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
天文台发出黑雨警告
“锚”定Web3.0未来峰会记者会在港举办 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今日正式生效 陈茂波《紫荆》专访详解稳定币发展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