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翼之下——中国高原湿地和英国城市绿肺共同的守护-紫荆网

羽翼之下——中国高原湿地和英国城市绿肺共同的守护

日期:2025-07-02 来源:新华社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淡水之源”“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此外还发挥着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

距离伦敦市中心5千米、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英国伦敦湿地中心是一个由工业废地改建的都市生态乐园。湿地中心的前身是伦敦泰晤士供水公司的四个水库,曾为伦敦西南地区市民供应饮用水。上个世纪80年代,公司修建了新的供水系统,四个旧水库被废弃。1995年伦敦湿地中心开始建造,2000年建成向公众开放。

从废弃的水库到城市中的绿洲,伦敦湿地中心见证了城市与自然的共生。昔日泰晤士河畔的水库,经改建成为城市湿地,被誉为“伦敦人额外的肺”。

↑这是英国伦敦湿地中心一处景色(6月20日摄)。
↑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两只水鸟在水中游弋(6月20日摄)。
↑这是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拍摄的白脸树鸭(6月20日摄)。
↑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一只白颊黑雁抖落羽毛上的水珠(6月20日摄)。
↑两只野鸽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飞翔(6月20日摄)。
↑这是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拍摄的绿头鸭(6月20日摄)。
↑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一只鸽子停留在屋檐上(6月20日摄)。

1995年改建工程开始时,一对小环颈鸻在施工现场筑巢,引发人们高度重视。施工队专门为它们划出保护区域,等待幼鸟孵出并离巢后才重新施工。

在2000年伦敦湿地中心正式开放的第一个冬天,麻鳽便现身于新建的芦苇荡中。这种英国珍稀鸟类的回归,成为当时伦敦观鸟圈的新闻,也标志着湿地生态修复的初步成功。

↑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工作人员为栖息的鸟儿喂食(6月20日摄)。
↑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工作人员喂食鹊雁(6月20日摄)。
↑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一只白鹳在水边觅食(6月20日摄)。
↑这是6月20日拍摄的英国伦敦湿地中心一处景色(6月20日摄)。

如今,在伦敦湿地中心,游人可以看到不少濒危禽鸟,园区观察记录的鸟类超过200种。城市边缘的一方水泽,悄悄留住了迁徙的羽影。人与鸟悄然共处,城市与自然平衡共生。

↑一只黑颈鹤在那曲市申扎县的湿地上照顾前一天刚出壳的雏鸟(6月5日摄)。

西藏特殊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集中分布着许多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天然乐园。为守护高原生灵,西藏建立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藏北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量高原湿地,蓝天白云间,黑颈鹤翩翩起舞……

↑在那曲市申扎县周边湿地里栖息的黑颈鹤(6月4日摄)。
↑这是在西藏那曲市申扎县拍摄的黑颈鹤和它的黑颈鹤宝宝(6月5日摄)。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繁殖和生活的鹤类。在青藏高原,黑颈鹤是吉祥与美好的化身,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敬畏。优雅的黑颈鹤不仅是风姿绰约的“高原仙子”,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哨兵”,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它们的生存与迁徙可以反映出高原湿地的现状。

↑一对黑颈鹤在那曲市申扎县的湿地上照顾刚出壳的雏鸟,一只将其护在身下保持温暖,另一只则在旁保持警戒(6月4日摄)。
↑在西藏那曲市申扎县,一只黑颈鹤查看刚出生雏鸟的情况(6月4日摄)。
↑一对黑颈鹤在那曲市申扎县的湿地上“换班”照顾刚出壳的雏鸟(6月4日摄)。
↑在西藏那曲市申扎县,一只黑颈鹤试图驱赶鸟巢附近活动的渔鸥(6月4日摄)。
↑这是那曲市申扎县周边湿地里栖息的黑颈鹤和出生不久的小黑颈鹤(6月5日摄)。
↑一只黑颈鹤在那曲市申扎县的湿地上照顾前一天刚出壳的雏鸟(6月5日摄)。

那曲市申扎县申扎藏布湿地是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高原湿地。每年的四月开始,就陆续有结束了越冬生活的黑颈鹤结对来到这里繁衍下一代。有一对黑颈鹤夫妇已经连续8年选择申扎县城附近营巢育雏。据当地野保员介绍,2024年这对黑颈鹤养育的小鹤在两个多月大的时候不幸夭折,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雌鹤抑郁了很长时间,有时会拔掉自己的尾羽,有时会无缘无故地攻击配偶,曾经形影不离的夫妻也很长时间不窝在一起休息……野保员一度担心它们会飞到新的繁衍地。

好消息是,它们成功走出了悲伤。2025年5月,它们依然选择回到申扎藏布湿地繁育后代。6月,记者又拍到雏鸟出壳的瞬间和黑颈鹤夫妇共同陪伴雏鸟成长的身影。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多措并举实施生态建设工程,黑颈鹤数量逐年递增,目前西藏黑颈鹤数量已经超过万只。西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生态文化得到进一步激发,黑颈鹤还在今年6月当选为拉萨市“市鸟”。

↑这是在拉萨市林周县虎头山水库拍摄的黑颈鹤(无人机照片,资料照片)。
↑在西藏拉萨市林周县越冬的黑颈鹤在虎头山水库边休憩(资料照片)。

不论是中国的高原,亦或是英国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人们同样的追求。

镜头连接时空,影像对话世界。“镜头连中外”以镜头为媒,影像为记,透过摄影记者的视野沟通中国与世界,呈现多彩的文明交流画卷。

来源:新华社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郭孟琦 校对:孙艺宁 监制:姚润泽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