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东维港湾区”如何开启-紫荆网

世界级“东维港湾区”如何开启

日期:2025-07-01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本刊记者   张清语

维多利亚港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两岸景色亦在国际上享誉盛名,承载著香港的城市记忆,也是闪亮的城市名片。“东维港湾区”有望成为香港下一个世界级湾区,通过全面规划以释放海港及周边土地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提升维港的魅力以至香港在国际上的吸引力。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这一宏伟蓝图,香港市区重建局与海滨事务委员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将“东维港湾区”的总体规划与发展愿景娓娓道来,邀请全港市民共同见证这片土地的蜕变。

“东维港湾区”促维港两岸均衡发展

“东维港湾区”是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从市区更新的角度出发,透过宏观整全、以“海—岸—陆”三合一的新规划概念,构思一个集合善用内陆土地、海滨空间和海湾水体的世界级优质湾区的规划愿景。整个“东维港湾区”面积达798公顷,其中水体面积约348公顷,呈三角型,内陆面积则约450公顷,包括由市建局8个重建项目组成的“小区重建新社区”。“东维港湾区”将与市建局观塘市中心第四及第五发展区项目拟建的地标式建筑及对岸的港岛东中心,构成维多利亚港的“东面门廊”,与现时西面由国际金融中心和环球贸易广场组成的“西面门廊”交相辉映,为维港东西岸创造新地标,并与海港的天然资源配合,进一步发挥这个世界级海港的独特魅力和国际地位。

萤幕截图 2025-07-01 下午8.59
位于东维港湾区的启德邮轮码头(图:香港旅发局)

过去20年,维港两岸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政府与海滨事务委员会(委员会)、私人机构及非牟利机构共同协作,积极推动维港两岸的海滨发展。委员会主席何文尧表示,随著近年来新的海滨空间陆续开放,委员会亦积极探索以不同方式为海滨注入活力,海滨场地成为了举办盛事和各类型活动的热门之选,促成了“乐聚维港嘉年华”、“香港夜缤纷”、“橡皮鸭二重畅”、维港水幕表演等广受欢迎活动;委员会亦支持发展局透过短期租约将中环摩天轮、中环与湾仔的海滨活动空间等用地租予私营机构,以善用市场的创意。多年来,中环海滨活动空间已成功举办“香港美酒佳肴巡礼”、“Clockenflap音乐及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今年中环摩天轮亦引入首次在港举办的“香港巴西狂欢节”。未来,委员会将深化与不同团体的合作,务求令海滨更多元、有活力、有特色。

随著港岛海滨近年逐渐驳通,海滨下一步的发展将集中在九龙。在政府、市建局和私人发展商多年的努力下,红磡以东的土瓜湾以至启德前跑道区沿海一带有不少海滨用地已经驳通。随著启德体育园的启用,以及刚修订的《保护海港条例》(第531章)所带来的契机,相信这一带海滨甚具发展潜力。“东维港湾区”将透过内陆地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和活化,整合市区更新的工作,增强内陆、海滨、水体之间的联系,发展成优质的海滨和海湾。

土瓜湾重建:

“小区重建新社区”创新模式

土瓜湾对出的水体面积相比维港沿岸其他地区的“海湾”为大,若配合宏观而整全的规划,充分发挥和融合维港水体、湾岸海滨及内陆建设的发展优势,将有潜力打造出全港首个集休闲娱乐、旅游、商业和住宅于一体的“东维港湾区”。市建局在土瓜湾区内有多个重建项目,包括首个采用“小区发展”模式的“小区重建新社区”、以“规划主导、地区为本”开展的启德道/沙浦道发展计划等。除了市建局的市区更新工作外,旧启德机场发展亦陆续完成,包括在今年3月启用的启德体育园,以及多个私人发展的住宅及商业项目,为土瓜湾带来崭新面貌和活力。现时,区内仍有不少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例如临时停车场、文化艺术(例如牛棚)及老旧社区设施等用地,可以透过重新规划,提升土地发展潜力。

过去10年,市建局在土瓜湾和“龙城”区开展多个市区更新项目,透过市区更新改善旧区已建设环境和道路网络,例如兴建行人天桥、将车路改划为行人步道、开辟全新行车路等,加强土瓜湾内陆地区与海滨空间的连接和畅达性,将人流和活力由内陆带到海湾。同时,亦以区内的重建项目为中心,将内陆、区内绿化带及公众休憩空间更好地连接。

其中,“小区重建新社区”是内陆连接海滨主要网络连系的一个策略性项目。它位处整个土瓜湾道路网的中心,担当枢纽的角色;西至高山剧场及何文田上配水库游乐场的绿化带,北至港铁土瓜湾站、“龙城”区和启德发展区,东至海心公园及土瓜湾海滨长廊,南至红磡和黄埔。“小区重建新社区”整合了市建局8个毗邻但由7个不同发展商负责兴建的市区更新项目,透过系统性的规划,重整土地用途,提升行人和道路网络,加强小区内外的连接和畅达性,并首次引入“总体设计要求”,各项目的发展商需按照“总体设计要求”所定的标准,从连接性及畅达度、宜居度、社区活力,以及“智慧”楼宇和设施管理等四方面兴建项目,缔造一个畅达易行、有独特个性、宜居和充满活力的新社区。

至于政府于6月初公布、拨予市建局发展的红磡庇利街土地,市建局将善用该幅现时为临时停车场的用地,进一步加强土瓜湾旧区内陆、“小区重建新社区”、海心公园以及对开海滨空间的连接,透过市区更新工作的效益,营造畅达并具活力的滨海区。市建局初步构思,利用这幅用地靠近庇利街的一方,兴建公众休憩空间并与海心公园范围连接,以庇利街为骨干,构建一条“横向”的绿化行人连接路,方便市民由土瓜湾内陆西面,经过“小区重建新社区”、庇利街用地和海心公园,直达海滨空间。庇利街这幅用地与海心公园连接的空间亦有利海滨走廊的“纵向”发展,发挥更大规划裨益,提供多元活动、促进人流并将活力由庇利街用地、海心公园、土瓜湾海滨长廊,一直向北面延伸至明伦街项目及马头角道项目拟建的广场空间和海滨长廊,为缔造延绵而优质的东九龙海滨长廊创造有利条件。市建局委聘的顾问正就“土瓜湾海滨研究”的初步建议作深入研究及优化,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向市建局提交初期研究报告,以及可行性研究建议。

多方协作共建东维港世界级湾区

萤幕截图 2025-07-01 下午8.59
“东维港湾区”规划

为让构建“东维港湾区”的概念能进一步落实,市建局在今年3月展开“土瓜湾海滨研究”,将土瓜湾内陆、海滨空间以及对开水体,一并作规划研究,这亦是首次将水体纳入规划研究。研究涵盖土瓜湾海滨长廊和沿岸一带,以及毗连对开的水体;内陆面积上至北面的九龙城“龙城”区,东至启德发展区,西至何文田山及高山剧场绿化带。市建局从“海—岸—陆”的规划概念入手并参考海外经验,作三个方向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善用现有水体和海滨空间、创造空间建设多元化的滨水区,以及加强内陆与海滨空间的连接。除了进行研究,市建局从市区更新的工作切入,透过在区内开展的项目,参与推动“东维港湾区”的愿景。

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何文尧亦表示,“东维港湾区”的倡议与委员会的愿景和工作相当契合,委员会乐见不同持份者群策群力,为维港两岸海滨的长足发展出谋献策。相信委员会与发展局多年来优化海滨的经验,能为海滨规划研究提供实际参考。近年来,委员会以“先驳通,再优化”策略驳通维港两岸海滨长廊,尽早开放海滨用地给公众享用。目前委员会已驳通超过30公里海滨长廊,并定下在2028年或之前延长海滨长廊的总长度至34公里的目标。以今年为例,除了贯通坚尼地城至筲箕湾的东岸板道将全面打通,还有多个海滨场地陆续开放,包括:西营盘东边街北休憩用地、海心公园扩建部分(第二期)及红磡都市公园(第二期)。委员会在海滨项目进行咨询时,亦就优化步行环境,以及提升内陆与海滨的连接性提供意见。发展局近日亦就优化九龙东商贸区与附近毗邻腹地住宅区的行人连接提出建议,另外会在短期内展开“东九龙海滨长廊研究”,将善用刚修订的《保护海港条例》带来的契机,探讨进一步贯通红磡及土瓜湾等一带仍未打通的海滨段落。何文尧相信在各持份者的共同努力下,步行环境和连接性能将进一步提升。

“东维港湾区”范围之大,影响之远,除了牵涉市建局的市区更新工作,也牵涉不同政府部门及持份者。要实现“东维港湾区”愿景,不能单靠一个政府部门、一个机构或一个团体,需要整体社会及各持份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同携手,才能将九龙城内陆、海滨空间以及对开的水体相连系,让它们尽展潜能和魅力,构建新的世界级湾区。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7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孙艺宁 校对:贾奇 监制:姚润泽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