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荆杂志(记者彭彦)5月26日东莞报道:那些说不出口的思念,在一席饭菜里悄悄浮现。2025年5月25日,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公共服务平台主办,花城出版社、东莞市樟木头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东莞市作家协会协办,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东莞市樟木头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市樟木头镇作家协会、东莞市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学驻创空间·莞、东莞市樟木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东莞市樟木头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图书馆樟木头分馆、东莞三正半山酒店支持的《粤食记》主题分享会,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泊·文学书店举行。
这是一场关于食物、记忆与人情的静水流深的交流。作家三生三笑携她的代表作《粤食记》现场分享,花城出版社编辑李谓、驻村作家莫华杰参与交流。围绕“舌尖上的岭南记忆”,三位讲述者将食物、文学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一同回望岭南餐桌上那些日常却不可替代的滋味。

他们这样说
作家三生三笑说:
“感谢中国作家第一村给我分享的机会。东莞是隐藏的美食天堂,焖鹅山鸡水库鱼,凉茶甜品咸姜水,这里的市井巷陌之间,时时处处,充满了人情味。我写《粤食记》,是出于一个吃货对美食的热爱,更想留下关于‘吃’的感情和记忆。尤其感动于活动中遇到的‘野生’读者,那些路过买书却被内容吸引的人,是我坚持创作最大的动力。”

花城出版社编辑李谓认为:
“《粤食记》突破了网络文学惯有的‘爽感’,实现了现实的文学关怀。它关心文化传承,以主人公麦希明为代表的新派粤菜人群,探索形意兼备的融合之道;它也描绘个体奋斗与成长,讲述一代人从厨房出发的生活努力。每一道菜背后,都是一段社会的缩影。”
莫华杰则将《粤食记》视作“人间百态的温暖道场”:
“每一道菜,都是一次记忆的回顾。它让我们看到小人物如何在衣食住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便时代浪潮再大,也冲不走那份味觉与情感的依存。当食物成为情感载体,美食与城市温度交融,文学才真正落在了土地上。”
一场有温度的相遇

活动现场设置了“粤味留痕”打卡区,由樟木头三正半山酒店提供地道粤式美食,供读者现场品味。同时,读者还可在打卡区写下自己最喜爱的粤菜菜名,贴在背景板上,留下属于自己的“餐桌印记”。
签售环节,三生三笑一一为读者签名,回应他们关于“吃”与“写”的提问。

不只是一本书的分享会,更像是一场用粤菜串起的相互确认——我们都曾经热爱过某一种味道,也曾在它之中,留住一段人生。

在这座小镇的书店里,我们听见食物以外的声音。那是故事、身份、情感、时代的共鸣。一顿饭或一段文字,终归落在人的身上。这一席“粤味”,谢谢你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