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勇
近日,美国打著“对等关税”的名号向各国加征关税,尤其向我们国家加征巨额关税,令国际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多变。夏宝龙主任指出,美国“不是要我们的税,而是要我们的命”,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下高度国际化的地区,中国和全球市场遭受冲击,自然也难置身事外。越是这种时刻,香港越应发挥国际窗口效能,为本地与国家开拓合作新局,用行动诠释“东方之珠”的韧性与担当。
历史告诉我们,团结一致、站稳国家民族立场是最好的护身符——面对他国的霸权欺凌,唯有团结一致方能守正创新。今日美国对华加征145%关税的荒谬政策,与其说是经济博弈,不如说是遏制国家发展的政治操弄。实施证明,美国对我们的每一次封锁都能倒逼出更强大的创新突破——从北斗卫星到C919大飞机,国家最擅长的就是在压力中开辟新局。今天,我们更要握紧这份力量,像攀登者征服珠峰一样,在产业链升级的陡坡上踏出坚实脚印,而香港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更要挺直腰板有所作为。
事实上,近年来香港政府积极发挥国际视窗效能。近年,港府通过 14 个驻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及 51 个香港贸易发展局全球办事处,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拓展贸易网路。数据显示,香港驻海外经贸机构与贸发局去年吸引到720家英国企业在港落户,创历史新高。特区政府亦积极开拓中东及东南亚市场,与中东国家签署多项合作备忘录,让可再生能源、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落地生根。李家超特首近日率团再访中东,首次携内地与香港工商领袖出海共拓商机,这些都是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战略的生动实践。
另一方面,香港也要思考如何借助高增值专业服务进行经济转型,在动荡的全球市场中突破重围。背靠得天独厚的自由港政策和国际商业网络,我们坚信香港有信心且有谋略,能够开拓新兴的国际市场,建立高增值的专业服务,充分发挥国际窗口的效能。正如去年,香港作为国际仲裁中心,受理案件数增长了37%,其中60%涉及中美企业争议,有力证明香港已成为跨国商事纠纷解决的“信任之选”。有这样的成果做基石,我们期望律政司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深化合作,将香港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头牌法律帮手,为沿线国家企业提供“一站式”纠纷化解方案。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能让跨国企业吃下“定心丸”,更能让他们敢于在复杂的局势下扩大投资,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打磨专业服务,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提升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定能预见香港与国家经济蓄势腾飞的未来。
八十多年前,世界靠团结战胜法西斯。今天,我们同样要用合作破解霸权围堵。只要坚守“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的根本,善用国际化、专业化优势,香港定能在抵御逆流中开辟新路,为国家发展扛起重担。
(本文作者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新界社团联会(新社联)会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