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申诉专员公署昨日(16日)宣布完成就特区政府对建造业职业安全及健康监管的主动调查行动,揭露有多名合资格人士未进行妥善检查便预签安全确认文件,违法承建商的定罪刑罚过轻及纪律处分过程冗长等问题,反映建造业存在严重监管漏洞。生命无价,安全至上。特区政府必须坚持工业“零意外”的原则,持续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执法检控,提高罚则增强阻吓,增设举报机制等多管齐下,保障工人安全;更应起带头示范作用,继续优化工务工程标书评审制度,提高工地安全表现分数占比,展示维护“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决心和态度。
近年建造业工程屡有发生致命工业意外,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2018年至2023年6年间,建造业共发生108宗致命工业意外,占所有行业发生的致命工业意外超过八成。申诉专员公署昨日公布主动调查建造业职安健监管情况报告,并向劳工处、屋宇署及发展局提出共40项主要改善建议。对于公署指出的问题和建议,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积极跟进落实,确保工友安全。
对有高风险作业的合资格人士长期敷衍塞责,甚至预签安全确认文件、伪造检查记录,这种罔顾工人生命安全、视法例如无物的行为,当局应尽快实行公署建议,在引入电子平台强制上传检查记录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上传照片、定位及时间戳记等标识,以确保检查的真实性,方便监察及适时抽查,避免沦为“纸面安全”;参考现行的诈骗罪及伪造文书罪,推动修例加强刑事罚则,包括提高罚款及监禁刑期,并按情节严重性处予停牌甚至“钉牌”,以及提高对失职人员的检控效率,以加强阻吓作用,提高把关者尽责意识,杜绝弄虚作假。
针对有资方代表反映进行检查的合资格人士人手不足、培训不够和成本等问题,当局应保持密切沟通并参考意见,例如放宽合资格人士的门槛,培训注册工程师等级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简单检查工作,使资方在安全、人手和成本之间维持良好平衡。对于有劳方代表指出,工人因担心失去“饭碗”而不敢举报违规情况,当局应优化举报渠道,包括设立专门、保密的举报机制,并立法禁止雇主报复举报者。
值得注意的是,公署报告显示,特区政府工务工程的工地安全表现显然较整体建造业为佳,肯定了有关部门监管之功,惟报告亦指出,在多个涉及致命工业意外的项目中,中标者在与工地安全相关的分项表现较弱,甚至在所有投标者之中排行最后。当局去年引入安全纪录加减分机制是一进步,长远应持续检讨工务工程标书评审制度,积极务实提高工地安全评分的占比,以充分反映投标者过往的工地安全表现,确保只有安全表现水平达到严格标准的承建商才能够投得项目,为业界树立良好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