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就东江水供港60周年撰文指,为保障供港东江水水质,国家过去60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许多扩建、改造工程及生态环保措施,例如兴建专用输水管道和河流调污治理的基础设施。
同时,内地也限制开发东江流域沿线保护区,以及在受保护范围内禁止采石、开矿及大规模禽畜养殖等活动,多年来已拒绝数百个投资项目,涉及总投资额超过600亿元。
她又说,香港供水稳定,水质安全可靠,市民需付水费却相当实惠。她引述国际水协会调查数据,2023年世界39个首都或大城市的水费,由最昂贵起计香港排第30名,明显低于其他大城市。政府希望透过连串庆祝及纪念活动,让市民对东江水历史及国家在保障供水的质和量所作出的支持,有更深切认识及体会。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宁汉豪4月13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东江水自1965年开始输往香港,保障了社会有足够和稳定的供水,让市民安居乐业,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的长期关爱。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我们以“一脉相连饮水思源”为主题,举办了一连串活动纪念及庆祝这个重要的里程碑。今次,我和水务署署长会分享国家为保障香港优质供水所作的大量工作,以及相关纪念和庆祝活动。
香港淡水资源缺乏海水化淡比东江水成本高两、三成
香港的雨水收集不足以应付全港淡水使用需求,因此主要依赖东江水供港,现时东江水占全港食水用量达七至八成,是稳定可靠的主要水源。
坊间有建议香港自行开拓淡水资源以取代东江水供港,水务署署长黄恩诺解释,兴建将军澳海水化淡厂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增加供水资源多样性,属未雨绸缪措施,而非取代东江水作为主要水源。事实上,海水化淡生产成本比输入东江水高出两、三成,作为主要水源并不合乎成本效益。再者,海水化淡过程较耗能,与世界减排的大趋势亦背道而驰。
为保障东江水水质内地多年放弃逾600亿元投资机会
至于购买东江水的价格方面,黄恩诺表示,有关价格包括了与输港东江水有关的费用,如基础建设、系统运作及维修的费用等,以及保护输港东江水水质措施。不过,费用并无包括内地用于生态保护及其他方面的成本,例如内地限制开发东江流域沿线保护区,以及在受保护范围内禁止采石、开矿及大规模禽畜养殖等活动,多年来拒绝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投资项目,涉及总投资额超过600亿元。
此外,过去60年,国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许多扩建、改造工程及生态环保措施,例如兴建专用输水管道和河流调污治理的基础设施等,以保障供港东江水水质。去年启用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将西江水引入广东省,有助纾缓东江沿河城市对东江水需求,亦可为香港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实现东西江双水源互补。
香港水费排名30 远低于国际大城市
香港供水稳定,水质安全可靠,市民所需付的水费却是相当实惠。黄恩诺表示,现时住户每月平均水费为44元,占家庭月入中位数约0.1%,而本港大概有接近两成用户因用水量低,而无须缴交水费。
按国际水协会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39个首都或大城市的水费,由最昂贵起计,香港排第30名,明显低于其他大城市,例如首尔、东京、罗马、巴黎、柏林、华盛顿等。香港市民能以实惠价钱获得可靠和优质的供水,更应珍惜用水,避免浪费公共资源。
纪念典礼顺利举行香港市民心系国家、饮水思源
国家从初期协助香港应对60年代旱灾,至稳定东江水供港,成就香港今天成为国际大都会。特区政府希望透过连串以“一脉相连饮水思源”为主题的庆祝及纪念活动,让市民对东江水历史及国家在保障供水的质和量所作出的支持,有更深切认识及体会。
其中,粤港政府于3月31日举行东江水供港60周年纪念典礼暨舞动水滴展开幕礼,庆祝这个别具意义的重要时刻。
汇聚国内外业界翘楚共同探讨水务发展
此外,水务署连同多个专业学会于4月1日以“智慧水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国际水务领袖高峰论坛,云集世界各地知名的水务行业先锋、专家、学者和政府领袖,从智慧水务及水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共同探讨水务发展的新机遇及合作前景,扩阔业界视野,亦促进跨地域、跨界别协作,同时充分发挥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
5月展出历来最大巨型水滴装置
至于由国际著名艺术家马兴文特别为庆祝东江水供港60周年而创作的舞动水滴展,展出包括一个18.8米高的巨型水滴和过百个不同大小的不倒翁小水滴,让市民可以近距离接触,以艺术作为媒介,宣扬东江水为香港注入生命力和社会共融的文化氛围,并表现出香港人坚毅不屈的不倒翁精神。
适逢5月母亲节,届时更会首次展出这位艺术家创作的水滴之中历来最大、高达28.8米的巨型水滴装置,寓意国家60年来为香港提供源源不绝的东江水,好比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深厚的爱。舞动水滴展即日起至6月13日于添马公园及中西区海滨长廊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