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副刊|春日野菜香-紫荆网

文化副刊|春日野菜香

日期:2025-04-07 来源:地区报《港纸》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林曦

去香港仔菜市场,看到摊位上码放著小扎小扎的褐红色香椿,脑海中立马浮现出白瓷碟上躺著大大圆圆的香椿煎蛋。买了一小把,不便宜,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胶菜”与“龙舌兰”,笑道,果然是物以稀为贵。乡下老屋前,有两棵香椿树,从未觉其精贵。

中午做了香椿煎蛋,褐色的煎蛋,焦黄的边缘,油滋滋的圆。伸出筷子撮下一块送入口中,细嚼慢咽,满口噙香;惬意地半瞇眼,深深深呼吸,果然是春天的味道!春天到了,味蕾的刺激最能勾联回忆;满目的春风揭竿而起,将记忆的城池侵略;景深之处,是白发的奶奶提篮弯腰摘野菜,幼年的我蹦蹦跳跳追蝴蝶。

第一缕春风掠过山野的额头,惊蛰的雷声锤醒了酣睡的大地,细雨如牛毛针扎向泥土的深处。蚯蚓从地底伸伸懒腰,野草在地面探头探脑,椿芽也在枝头打著喷嚏,把自己的野心暴露。春风浩浩荡荡赶场子,一场又一场,春雨淅淅沥沥诉衷情,一遍又一遍。马兰头、蒲公英、荠菜、艾蒿、鼠曲草、蕨、小笋子……赶集似的你追我赶闹哄哄地挤满了田坎、山坡。就连池塘边的地皮菌也在雨水的浸润下,以特有的手势与季节交谈。

春生万物发,有太多的植物进入食谱中,奶奶的菜篮子丰富起来。大户人家出生的奶奶有足够的耐心,去野外采摘新鲜的马兰头、蒲公英、荠菜,回家灼水,加上葱姜蒜,撒上乾辣椒,热油一激,麻油一拌,桌上就多了一道美味的凉拌菜;小笋子与蕨菜,则可以炒腊肉,出锅添一把蒜叶,就是荤素均匀香喷喷的家常菜。鼠曲草或艾蒿,可以和糯米粉白糖做成青团,是春日餐点不可或缺的风景。地皮菌,当然是与肉泥姜丝左拥右抱,享齐人之福,开一大盆汤,葱花这个小侍女,则翠生生地浮在上面;泥土的腥,春天的鲜,一勺热汤从喉咙滚下肚,肠胃舒服又熨帖。

春天的野菜是我与奶奶的饕餮盛宴,与父亲无关。只要有正经的粮油米面肉食,他的筷子绝对不会探向野菜。无论端上桌的野菜色泽多么鲜亮,我们诱导味道多么可口,对于父亲而言,筷子一挑都是禁忌与冒犯。对于肉食的偏爱,成为父亲一生的执念——吃肉就是幸福生活的标签。父亲总会及时消耗掉我们不爱吃的腊肉,并且认为香椿煎蛋完全破坏了鸡蛋的味道而拒绝吃。

奶奶去世已久,父亲亦不在人间,我也离开家乡来港很多年。微信提示音响起,是乡下堂姐拍摄老屋门前那棵椿树图,香椿芽在枝头亭亭玉立,年年未变——未见你来时我本灿烂,如今你离去我依然枝头。

来源:地区报《港纸》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郭孟琦 校对:江心雨 监制:连振海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