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香港逾百载广州中医药大学 开启中医药国际传播新篇-紫荆网

结缘香港逾百载广州中医药大学 开启中医药国际传播新篇

日期:2025-03-27 来源:紫荆养生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本刊记者彭彦

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主席亲临横琴,听取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主力构建的粤澳共建中医药高端科技支撑平台——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横琴实验室)详尽汇报,对他们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做法表示肯定。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文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探索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路径,拓展高水平中医药对外教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传统医药发展。自国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更是在时代浪潮中奋楫笃行,为粤港澳乃至全世界的医疗卫生合作树立「典范榜样」,开启中医药发展新篇章。

‌广中医和香港的世纪情缘

在回首学校百年发展历程时,陈文锋提到与香港的深厚渊源。1913年,省港中医药界八行置地筹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24年9月正式开学,开启了中医药现代教育先河。当时的附属医院广东中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中医院),于1928年筹建,1933年建成开业,也都是由省港「八行三会」的志士仁人们筹备资助辛苦建立起来的。抗战时期,在港方校董的全力支持下,学校辗转至香港跑马地礼顿道37号复课,与香港同胞共克时艰,筚路蓝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学校已成为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9月,学校与香港位元堂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粤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2024年3月,位元堂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100万港元,用于资助培养爱国爱港学生。

香港回归以来,学校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双方通过联合培养、课程设置、临床实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在教育部「港澳与内地大中小学生师生交流计划大学生项目」合作中,学校在立项数、获批人数和资助额度上,均位居广东省属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

‌回顾香港回归祖国之初,陈文锋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所中医药大学,学校开创先河‌,率先与多家开设中医药课程的香港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此外,学校还与香港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香港注册中医学会、香港中医学会、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等专业机构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近年来,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与香港中医医院的合作更是取得显著成果。2024年1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和发展。同时,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与香港医院管理局共同开展中医访问学者计划、大湾区进阶中医临床培训计划等项目,为香港培养一批传承中医的骨干人才,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香港的传承与发展‌。

2021年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多名校友担任选委会委员。学校的杰出校友和客座教授在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卞兆祥教授,他同时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和香港首家中医医院行政总监,为粤港两地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学校针灸学在读博士生张振海也被任命为医院副行政总监(中医),进一步增强学校在中医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立「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中医肿瘤学」、「岭南林氏推拿」、「赖新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4个传承工作站。2020年,学校与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携手共建的「中医药防治免疫疾病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体现了粤港澳三地科研合作深度与广度。该实验室的建立,将加速中医药在免疫疾病防治方面的科学研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对提升大湾区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2018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推动下,学校与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启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该中心的建立,将中医药创新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也进一步强化了粤港澳三地在中医药领域的协同创新机制,为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自2016年以来,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共同实施临床基础协同创新计划。

在国家大力推广中医药文化交流的战略背景下,香港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步入发展「快车道」。陈文锋表示,学校和附属医院将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推动粤港两地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为大湾区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扬帆海外.走向世界

在中医药教育如何适应全球化挑战课题中,陈文锋强调,广中医一直在因势而变,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探索适宜推广的中医药海外办学模式,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3个海外合作办学点,持续拓展境外办学项目,以高质量中医药教育资源为媒,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在促进学科高层次人才团队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广中医通过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开展科研联合攻关,选派优秀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开展短期和中长期学术交流项目。近年,学校选派青年教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进行访学,学习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思维,提升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广中医与多所国外大学,比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英国北安普敦大学、韩国东义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泰国孔敬大学、印尼坤甸穆罕马迪亚护理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台湾义守大学等建立学生交换项目,推进跨文化学习交流。2025年,广中医将选派本科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昆德兰理工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诗里拉吉医学院、马来西亚英迪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中医传承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同时,学校还改革港澳台招生章程,积极探索境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构建高水平的导师交流与研究生交流联动体系,196名研究生获学校「国际交流与访学项目」资助。

中国和新加坡中医教育合作项目‌渊远流长。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广中医与新加坡中医学院联办七年制中医学士学位课程,迄今已招收、培养超过1000余名中医药高级人才,执业中医师有1/5来自该项目的毕业生。目前该项目在读学生达471人,成为中新两国间教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中医教育合作项目,为新加坡的中医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陈文锋出席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新加坡中医学院合办项目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对打造国际化研究生培养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陈文锋认为,学校打造高质量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临床决策能力的国际化研究生,同时,开放「一流学科」中医学及相关学科群,吸引优质生源正逢其时。目前,在读境外学历生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传承创新.服务湾区

坐落于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大湾区,既有地域优势,又有文化底蕴。基于此,广中医勇于突破,独辟蹊径,努力探索与传承岭南中医药文化。

据陈文锋介绍,学校具备建设阶梯式岭南医学团队的雄心壮志。其不仅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3个,还有多所附属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通过积极开展岭南内科、岭南骨伤科、岭南妇科等领域的重点研究,学校建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确保流派学术思想和经验成果代代相承‌。

近五年,学校成功转化49项科研成果,总金额超2.67亿元。附属医院成功研发新医院制剂21个。其中第一附属医院研发的心阳片,第二附属医院养阴疏肝颗粒、温阳解毒颗粒,青蒿研究中心青蒿素硫酸羟氯喹片和青杏颗粒等新药纷纷获批《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学校还将整合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9个国家级、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56个省级重大科研平台体系化、内涵式建设,围绕中药制剂研发、生产、转化全面赋能,筑牢锻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构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体系。

学校还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协作与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岭南中医药的协同创新能力。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累计成立国家级、省级、院级等名医工作室共49个,并培养近300名院内继承人,构建一个由领军人才引领、中青年骨干为支撑、后备人才充足的岭南医学传承团队‌。

陈文锋指出,站在当下科技融合窗口,挖掘岭南在临床上具有独特优势的中药制剂品种,并逐步建立「岭南名方」品种库‌十分必要。学校三所直属附属医院的复康宁胶囊、清金得生片、助孕丸、强肌健力胶囊、桔荔散结片、十味骨康口服液、三芪口服液入选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岭南名方」(全省共二批8个)。同时,通过与药企合作,学校推动名方制剂产业转化,并积极探索将其推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乃至全球的可能性,以提升岭南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学校开设一系列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中医学专业课程,培养既掌握传统中医精髓,又具备现代创新思维的中医药人才,形成独特的育人路径。其中,「铁涛班」、「深圳创新班」、「国维班」、「岭南班」以及「岱翰国医班」等中医学专业教改班的设立,无疑是在中医教育领域内大胆创新的生动实践。

学校还增设《岭南医学源流与名医学术精要》等专业基础课程,并出版系列岭南中医药特色教材和临证教程,为学生学习岭南中医药文化提供丰富资源‌。此外,学校创建「集体带、带集体、连动式传承」的岭南现代新型中医师承教育体系,形成「校-政-院」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使学生在「早跟师、早临床、多临床」的基础上,实现「同步临床」,为中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成功范例‌。

学校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岭南陈氏针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岭南火针疗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是广东省、广州市非遗项目。通过举办非遗展览、讲座、义诊等形式,向大众展示岭南中医药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在现代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价值。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更好地传承、推广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岭南中医药的非遗瑰宝。

来日方长,未来可期。立足湾区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将继续携手香港,共同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力争在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来源:紫荆养生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罗懿 校对:马又清 监制:黎知明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