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 张培刚
截至2025年1月,第七届香港区议会履职已满一年,这是在“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后产生的新一届区议会,其组成和运作方式都体现了香港新阶段基层治理的特点。在履职的一年时间里,区议员们以专业和务实的态度服务市民,专注地区发展和民生改善,展现出区议会的新气象与香港基层治理的新风貌。

强调爱国爱港价值观
新一届区议会对爱国爱港价值观的强调,为区议会的运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让区议员们在推动政策落地执行时更具方向感和使命感。区议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宣扬爱国爱港价值观,增强了市民的国家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亦让市民更加了解国家发展的成就和香港在其中的角色。
宏观视角提升 注重全局性与长远性
过往的区议员主要是来自小选区的民选代表,往往仅关注小选区自身的利益,缺乏全局视角。现时的区议会由委任议员、地区委员会界别议员、地方选区议员共同组成,讨论问题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局部或短期效益,而是以宏观、客观的视角进行探讨。议员们在讨论议题时,更加依据事实和数据,情绪化争拗减少,摆脱了民粹化倾向,并与政府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力求以理性、务实的方式解决问题,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实际落地效果。
专业化水平提升 地区治理能力增强
改革后,议员队伍更加专业化。例如在观塘区议会,议员来自地区服务、法律、教育、传媒、工商界等不同领域,为政策讨论和设计带来了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议题讨论中,议员们能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让政策设计更加贴近市民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为了确保能够应对复杂的地区治理挑战,议员们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加强地区治理能力。
回归民生本质 专注地区发展
在以往的区议会中,政治争拗屡见不鲜,反对派议员甚至利用区议会作为政治宣传平台,导致议题讨论效率低下,影响民生事务推进。如今,区议员把重点放在民生事务上,更加专注为市民排解民生忧难,真正做到了“以市民为中心”,如在优化交通设施、改善环境卫生、增加社区服务等方面。议员之间忠诚合作,注重沟通和协商,在切实讨论后达成共识、并在部门间充分交换意见,最终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结论。这种务实合作的工作氛围与回归民生本质的工作方法,不仅体现了区议会的服务宗旨,让区议会的工作更具建设性,更重要的是让市民能够从中真实获益。
重视市民意见 实现上下联动
区议员重视市民意见,积极推动市民参与本地区事务,让更多市民能够参与到地区治理中来。每一界别的议员上任不久后即会分别在各个社区开设议员办事处服务市民,同时定期走访社区,收集居民意见,举办社区活动、民意调查、座谈会等,主动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议员们还开通了多种反馈渠道,如通过网络收集居民意见、设立社区咨询站等,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希望助市民准确理解政府的施政方针,同时推动政府政策设计符合市民需求。
议会运作更加高效
议会的运作效率相比以前有了显著提升,会议流程更加规范,讨论议题时目标明确,避免了不必要的拖延和争拗。这种高效的运作方式,得益于议员们务实的态度以及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协作。此外,区议会还加强了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希望每项政策都能高效落地,并及时更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一些基建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进度滞后的情况,议员便会迅速介入,反映市民意见,尽量协调各方解决问题。
(作者系香港观塘区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