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扩张性心肌病变致心脏衰竭、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8个月大女婴祈祈于昨晚(16日)在香港儿童医院完成心脏移植手术,用于移植的心脏来自内地跨境器官捐赠,这也是本港第二宗跨境器官捐赠案例。跨境捐赠机制的建立,为更多亟待器官捐赠的病患带来生存的希望,亦体现出两地对生命健康的共同尊重。
此次移植手术是由北京国家心脏移植质控中心派出的心脏移植专家在内地实施心脏获取手术,再将心脏跨境送至香港儿童医院进行手术,两宗手术于同一日内完成,且捐赠心脏摘取后仅用2小时18分钟便送至儿童医院、共18个内地部门参与配合。跨境移植得以高效完成,不仅需要医护人员高超技术,更有赖于内地与香港跨境机制的成熟、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与默契。
在女婴祈祈手术之前,香港于2022年已经完成过一次跨境移植手术,受赠者同样是一名不满一岁、且罹患扩张性心肌病变的女婴芷希,当时内地与香港近24个部门和65位医护和专家参与了移植过程。而去年底是芷希换心成功两周年,活泼健康的她在医院为其举行的周年派对上出现,令众人见证了生命的奇迹。
祈祈和芷希跨境移植手术的成功,为与她们情况近似的病患带来希望,也让公众可以更加理智、正确的看待跨境移植。2023年5月至6月间,值香港与内地探讨建立恒常化跨境器官移植机制之际,本地社交媒体上曾经一度出现抹黑器官捐赠、造谣政府要将港人所捐器官「用于治疗内地人」或「送至内地」及呼吁市民取消捐赠登记的帖文,更有人滥用器官捐赠系统漏洞,冒充他人取消登记,令5个月内有5,000余宗取消登记的申请。这种政治意味浓郁的「软对抗」不仅损害了香港器官捐赠平台多年累积的声誉,更是直接扼杀了那些等待移植病患生存的希望。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在2023年提到与内地开展器官移植合作项目时曾这样形容:每一个器官都可令一个病人重生,每一位捐赠者都可以令六个,甚至七个病人重生。器官移植通常被医学界视为救治重症病患的最后方法,因而器官捐赠对于每一个濒临死亡的患者而言都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任何人都无资格以政治意图凌驾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此外,从人口数量上来看,内地人口超过14亿人,香港则约为750万人。跨境器官捐赠制度的建立将令哪一方受益更多,答案已经一目了然。尤其是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本港器官捐赠登记数量出现下跌趋势,这令跨境捐赠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本港尚有一名儿童患者正等候器官捐赠。相信政府会继续与内地各部门探讨如何优化互助机制、进一步提升器官运送效率。此外,也应对此次移植加强宣传,鼓励市民理性看待跨境捐赠,并呼吁更多市民登记器官捐赠,为他人带来多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