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农历新年前,贵阳处处弥漫欢乐祥和与期待气氛,一年一度的贵州省“两会”隆重举行。作为港区贵州省政协委员,我和来自各方的代表、委员一道,兴致勃勃地参与盛会。既感到光荣,又深感肩负的“双重责任”重大。
贵州又简称黔,是祖国西南部内陆省份,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节点。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上下一心,牢记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关切和嘱托,认真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四区一高地”,以改革为动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年生产总值增长5.3%,高于全国平均数。在新的一年,贵州将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指标订在5.5%左右。贵州汇集民智,凝聚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的豪迈气势,令人感佩。
贵州打造“特色教育强省”
“两会”期间,听取和审议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以及听取省政府工作报告,是两项重要内容。作为一位香港的教育工作者,出于专业养成,我对贵州的教育有较为深入了解,对黔港两地教育交流合作充满热情,所呈交提案大多与此相关,今次亦不例外。
比起沿海发达地区,贵州的教育资源有其相对独特性。一直以来,贵州重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不断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建设,教育发展迅速。根据贵州省教育厅不久前公布的《2023年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概况 》,全省有小学6,156所,初中1,870所,特殊教育学校78所;普通高中505所,中等职业学校184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4%。高等教育方面,本科院校29所,高职(专科)院校48所,成人高等学校3所。研究生培养机构11个,在学博士生2,807人,硕士生38,186人。目前,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突破50%,历史性进入普及化阶段。
过去一年,贵州先后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七个聚焦”推动教育发展,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加快形成支撑现代化建设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去年中,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在遵义成功举办,为贵州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省政协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队到省属高校,围绕理工类学科建设情况开展调研。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其中就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08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17万。高考综合改革“首考”平稳落地。9所省市(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10所省属高职院校划转为省级教育部门主管。同时,推进理工科强化行动,启动实施省外高水平大学“组团式”协作相关学科建设。新增硕博单位4个,硕博点48个。新设1所职业本科高校,3所高职院校。
两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未来一年,贵州将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持续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优化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和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化,让所有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此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理工科强化行动,实施普通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加快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持续推进高校“一流"建设。贵州扩大教育规模、提升质素,落实体制机制改革,值得敬佩。贵州教育的成就,也是近年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缩影。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这是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教育改革的具体行动,吹响了教育强国建设的进军号。对处在改革求变、由治及兴的香港,是激励与鞭策,促进改革,指引目标,增添动力。
贵州凝心聚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奋勇争先,在教育改革上守正创新,值得借鉴。香港不仅是贵州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外商投资的重要来源,也是贵州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桥梁。两地教育各具特色,优势资源互补,交流合作基础扎实坚固。深化黔港教育领域交流合作,互利双赢,不仅推动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亦有助于教育强国建设。两地政府、教育机构、民间社团和热心人士,都应当为此而不懈努力。
(作者黄锦良为香港教联会主席、贵州省政协委员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