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为期7天的2025年农历年宵市场将于本周四(1月23日)于铜锣湾维园等15个地点开锣,方便各区市民购买贺年花卉、乾湿货食品等,喜迎新春。与许多传统行业一样,香港花商不少是家族经营或长期从业,有相对固定圈层,圈外人难以轻易加入。作为一位意外入行的新人,叶先生5年前在机缘巧合下投身“花海”,今年首次投得年宵市场摊位,准备一展拳脚,预计生意额或高达50万元。他希望以“流水线、工业化”的商业模式,尽量保证稳定且同质化的出品,同时扩大客源,争取年轻一代市场。
谈及香港花业生态,叶先生接受访问时直言,胜败全系于过年这一个月,“全年一半的收入都是来自年花,也就是说,这个月相当于过去11个月生意的总和。”他说,花店平日固然有稳定客群,主要是新界村屋居民,但需求相对零散,远不及过年期间集中,花店亦会不时承接住宅花园的园艺工作,以维持收入。“我们除了花店,也有社交平台账号,接受网上预订,最近几天每天的订单差不多是平时一整个月水平,到临近过年估计还有更多。”
摊位侧重数款平价年花
至于为何投身年宵市场,叶先生指有多重原因,包括有意扩张港岛客群、薄利多销、散尾货等,但最主要是疫后香港花卉消费的变化。
他分析,疫情期间花店生意畅旺, 与市民无法外游,较多时间在家,因而更关注家居环境有关,同时年宵亦一度因应疫情停办,“开关之后明显感觉生意下跌了,市民可能北上消费,或发展其他生活乐趣,对花艺未有之前重视。不少人也从花店转向年宵湿货市场选购,所以去年我们整体生意是有些蚀,今年想靠年宵这一块攞返来。”
叶先生认为,不同居所环境、经济条件的市民选购年花会有不同偏好,公司、屋苑及村屋等有条件摆放大型花卉的消费者通常是有备而来,提前多日开始预订,来逛年宵的人士则多为随性消费,偏向选择小型花枝。因此今年年宵他的摊位将主打数款平价年花,其中一款年桔,市场售价多在300元以上,但叶先生定价288元;另一款日本山形县启翁樱,市价100元每枝,他计划280元6枝打包销售,便宜逾半。“你问我点解可以卖这么平?好简单,赚少点就得了。”
同质产品方便网上落单
他解释,为尽量降低零售价,他的营商策略是将园艺工业化,追求均一、同质化产出,“我们会初步将一些设计给到供应商,让他们试着做出来看效果,可以的话就增加订量。款式不会要求太多,例如年桔,我们只做黑白青花三款盆底,上面的桔树造型不变,像是盖印章一样,每个一模一样。这样一来,拍一张照片摆上网,顾客就可以按图落单,不用到店里跑一趟,效率高很多。”透过网络,叶先生不仅打开年轻人市场,亦做出一定口碑,许多客人会在网上订货送给亲友。
然而植物始终有花期,开花进度未必完全与网图一致,会否出现货不对办?叶先生指,出货之前花店会拍一张当日相片发给买家,大部分买家对植物属性都有一定了解,接受大致范围内的差异,若个别买家无法接受,也可退款。
落本添包装盒图个喜庆
此外,为在运输途中保护花卉,亦增添年味,叶先生团队特意设计了多款礼物包装盒,给花艺增添别样色彩,每个成本约50元,但他相信这是为保证出品完整性的必要支出,“买年花是图一个喜庆的氛围,礼物盒正好也起到这个作用。”
不过,叶先生亦承认,工业化园艺在香港还不是主流,传统花店讲究每个盆栽各有美感,特别是高端兰花每株都有园艺师亲手插制,“高端兰花这块市场我也未放弃,我们一间公司同时有两个风格,差异化发展,至少现在看来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