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国家“科教兴国”的发展策略,最新一份的施政报告提出了推动中小学STEAM教育,包括更新初中科学科课程,做好中小学阶段衔接。特区政府教育局昨日发表由课程发展议会科学教育委员会所提交的《更新科学(中一至中三)课程框架》(咨询稿),提出根据四大方向修订科学课程,其中设有13个单元,并增润包括地球科学、 航天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课题,及加强科学探究和跨范畴学习的内容,包括人工智能(AI)应用、工程实践和数据处理等,促进学生认识现今世界及国家的科学及创科发展。

教育局17日向全港学校发通告,介绍初中科学科课程更新进展,并发表新的课程框架咨询稿。新课程框架会以“加强科学素养·培育创新精神”为理念,而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负责修订课程的专责委员会检视科学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实施情况,考虑不同持份者意见及国际科学教育趋势,在咨询稿提出四点修订方向:
第一,提升学生科学素养。随着创新科技及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获取资讯已变得更为便捷,为帮助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应对未来个人发展的需要,应着重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加强他们进行验证的能力,亦要培育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第二,加入更多内容多元且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透过实践探究和应用。多元化和趣味化的创科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对科学和科技的好奇心和兴趣,加深对科学与创新科技的理解,装备他们应对未来社会及科技世界的快速变化。
第三,透过不同的跨范畴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和应用科学和其他相关范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意解难,并鼓励学生提出多样或原创的方案,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四,缩减部分已于小学科学科课程涵盖的学习内容,亦考虑高中科学科目的衔接,就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并理顺学与教次序,让教师在有效课程规划下,为学生安排探究和跨范畴学习活动,完善中小学不同阶段科学教育的衔接,以配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明年初办教师简介会搜意见
更新后的课程丰富了不同科学范畴的学习内容,设有13个单元,覆盖多个科学范畴,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见表);同时加强了科学探究和跨范畴学习的内容,例如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实践和资料处理等,鼓励学生认识当今世界和国家的科学以及创新科技发展,提升他们综合应用跨范畴知识和技能的创新能力。
教育局将于明年1月至2月就咨询稿举行教师简介会,并向全港中学校长问卷,就更新的课程内容收集意见。更新的初中科学科课程预计在2025/26学年开始试行,至2027/28学年起正式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