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山
有一个说法,“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 就是改变。”在今天数码时代,变革是新常态。中央提出要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的银行必须进一步转型。
什么是转型?转型意味机构的运作方式、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根本的改变。转型并不是一次性,而是一个长期的承担,旨在可让金融机构内推动持续演化,产生更大空间以创新和采纳新的营运、架构和技术模式。中银香港属下的 LIVI ,应用科技来优化私贷服务,将产品和服务通过渠道以非实体形式提供给客户,以及丰富客户体验。
现时,传统银行的转型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迫切。面对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具备先进数码技术的机构参与竞争,加上持份者和客户期望逐渐提高,银行为求继续长期继续在竞争激烈中生存,必须创新转型。
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安永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各大全球性银行的最高管理层中,38% 的受访者认为银行的转型未能达到关键绩效指标。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终点。因此,他们不应只著眼于优化产品和服务、精简业务流程,而且还要调整视野,从整体角度重新思考转型 。
转型三个思考
为使转型更靠谱,银行要从三方面思考:
(1)让员工参与及发挥
转型的灵感,大多来自员工。员工站在第一线,紧密接触产品及客户,能从实践可行性的角度提出新见解。银行可以建立正式沟通渠道,如举办集思会、征集意见比赛等,让员工提出转型的想法。
(2) 灵活应变
银行要建立一种机制,可及时识别进程欠佳的项目,同时建立一种文化,让员工有充分空间进行尝试,并容许他们接受失败。在这种氛围下,员工便会把握机会接受改变。如措施未达预期效果,专责转型的团队便应该进行事后检讨,找出及分析原因,并与全机构分享教训。另一方面,也推广成功的个案,让其他人分享, 以便重新出发,灵活应变。
银行通过实施灵活和可延伸的合作关系,可以迅速推出新的产品特点和改良版本,同时持续获得客户反馈,了解到哪些特点可行,哪些不可行。
(3)结合新科技、新系统
为迅速实现转型愿景,银行须建立适当的架构,组成协作的核心团队,以引入多种数码途径和功能,加快结含新科技、新系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科技不是替代人工,而是赋能人工,善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模式,释放人力资源,让同事能够做更有价值的工作。银行若能够善用银行业的开放应用程式介面,便可把主要的业务流程和资讯科技架构迁移至云端,并且把专有应用程式与第三方科技相结合。善用应用程式介面和更新传统做法,便可用更贝成本效益的方法创新、推动新意念,以更灵活、更切合需要的方式联系客户。
中银香港有一项有意义的转型措施是推广数字办公文化,提升同事数字办公能力。该行通过不同的数字办公软件,降低数据收集成本,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减少人为操作错误:亦针对银行风险,提出可行的管控策略及措施,并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提升风险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保障银行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稳健运营。
小结
在急剧变化的年代,香港银行宜按部就班进行变革,优先实现关键而可行的转型措施,以适应新经济的运行,并将香港的金融中心地推上新台阶。
(作者系香港银行学会考试审核委员会委员、香港董事学会培训委员会委员、香港学术及职业评审局专家,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