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大阪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笔下“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举办纪念展;美国常春藤盟校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则向林徽因追授迟到近百年的建筑学学位。发生于世界东西方两隅、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令不少人感受到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长青的影响力。

日本福井县电视台日前报道,约120年前,出生于福井县芦原市的医生藤野严九郎对留学日本的鲁迅给予了热情指导。鲁迅回到中国后,为纪念藤野严九郎而写下《藤野先生》,这篇作品被收录在中国教科书内。今年是藤野严九郎诞辰150周年,在日本大阪大学综合学术博物馆内,近期正为藤野严九郎举办纪念展。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20世纪初中国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呐喊》《仿徨》《朝花夕拾》等。身处20世纪上半叶饱受欺凌的“弱国”中国,鲁迅青年时代先习医,后弃医从文,期盼以文学的力量唤醒国民。《藤野先生》是鲁迅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涯,赞颂了他的老师藤野严九郎高尚的治学及教育精神,特别是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诚挚友谊。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抱有狭隘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中国的鲁迅悉心指点,倍加爱护,其坦荡无私的品质也深深影响了鲁迅。
日媒报道,近期大阪的藤野严九郎纪念展展出112件资料和照片,包括鲁迅在日出版作品选集时写给出版负责人的亲笔信,信中特别提到了想要把《藤野先生》收入选集。

全国政协委员、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何汉权接受中通社采访时对此表示,所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敞开怀抱、彼此接纳的文化交流能够生生不息演进。中日自古民心相通,文化对话络绎不绝。对中国隋唐制度、文化的学习直接促成7世纪中叶日本大化革新,成为日本综合文化力量之源;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学,日本留学僧人亦络绎于长安。至清朝末年,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得不少日本友人启发和帮助,与后来藤野先生和鲁迅的师生之谊相似。正向交流借鉴促文化持续进步,是人类发展史上弥足珍贵、不可取代的软实力。
本月18日,在202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向中国近现代女建筑学家林徽因(1904-1955)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代表林徽因接过了这份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
1924年,宾大建筑系以部分课程不适合女性修读为由拒绝了林徽因的入学申请,她只能进入美术系。但她不但修完了美术系课程,还同时完成了建筑学学士学位所需的大部分课程,且成绩优异。她毕业时获美术学学士学位。
何汉权告诉中通社记者,众所周知,林徽因是卓有成就的建筑师、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女性。她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的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测绘了唐代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亦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学养在建筑与设计,功在国家。”

“宾大向中国的林徽因追授学位,表达了求真求实之精神,也有助带领社会形成尊重知识智慧、追求良善价值的风气。”何汉权还表示,这尤其与今天美西方政客企图撕毁历史、任意妄为围堵别国的所作所为形成鲜明对比。“中美民间和文教领域互相欣赏、深入交往的浊世清流难以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