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提醒市民,特别是进行户外活动时,应紧记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晒伤及中暑。
紫外线与健康
太阳释放不同波长的辐射,其中包括我们看不见亦触不到的紫外线。适量的阳光有助身体制造维生素D,令骨骼更强壮,减少骨折的机会。但过量的紫外线会晒伤皮肤、催生皱纹、导致皮肤提早老化,并增加患上皮肤癌和白内障的风险。
防晒的重要性
要减低紫外线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最重要是减少阳光直接照射皮肤或眼睛。市民应留意由香港天文台公布的最新和预测的紫外线指数。即使天阴,紫外线指数水平亦可能偏高。当紫外线指数偏高(6或以上)时,应避免长时间在户外逗留。如须停留在阳光下,应采取以下防晒措施:
进行户外活动时,应涂抹防晒系数 (SPF) 30或以上的广谱及防水的防晒产品并大量涂抹。如需长时间在户外逗留,或在游泳、流汗或以毛巾抹身后,应每两小时再次涂上防晒产品;
使用含避蚊胺(DEET)或IR3535、埃卡瑞丁(Icaridin)(亦被称为Picaridin(派卡瑞丁) ]等其他不同活性成分的昆虫驱避剂预防蚊传疾病时,应先涂上防晒霜,然后再涂上昆虫驱避剂。市民使用昆虫驱避剂时,必须遵照有关产品标签上的说明和注意事项;
- 选择有遮荫的地方;
- 戴上可遮掩后颈的阔边帽;
- 戴上可阻隔紫外线的太阳眼镜;
- 穿着长袖的宽松衣物;及
- 利用伞子。
热衰竭与中暑
除了防晒,我们亦要在酷热天气下提防热衰竭和中暑。
人在酷热的环境里体温上升,身体机能便会自动调节来降温,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数;可是,当环境温度过高,这些生理调节不能有效控制体温时,便会出现热衰竭甚至中暑等情况。
热衰竭的征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气促及神志不清等。但如未能及时治疗,而病人持续在高温且湿度高企的环境,体内汗水无法蒸发,导致体温过高、甚至升至摄氏四十一度或以上时,患者更有机会出现全身痉挛或昏迷等现象,称为中暑。若不及时替患者降温及急救,便会有生命危险。
户外/体力劳动者、过胖人士、长期病如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长者、孕妇、婴儿及小童均较易中暑,他们应特别注意。
预防中暑措施包括︰
- 穿着浅色、宽松及通爽的衣物,减少吸热,方便排汗及散热;
- 避免做剧烈运动或作长程的登山或远足等活动,高温、出汗及疲乏均会增加身体的负荷;
- 户外活动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较后时间进行;
- 在室内应尽量打开窗户,利用风扇或冷气保持通爽凉快;
- 不应留在停泊的汽车内;
- 尽量安排在较凉快的时间工作。若必须在炎热环境下工作,尽可能在工作地点加设遮荫,开始工作后,循序渐进调整工作步伐,并适时在荫凉处休息,恢复体力。
- 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带备并补充大量水分,以防脱水;
- 进行消耗体力的户外活动时,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例如咖啡和茶,以及酒精类饮品,以免增加水分经泌尿系统流失的速度;
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气促、神志不清等病征,应立刻休息和求助,并尽快求医。
市民可透过以下途径,取得更多资料:
卫生署健康教育专线(2833 0111)
中暑专页 https://www.chp.gov.hk/sc/static/90064.html
紫外线专页 https://www.chp.gov.hk/sc/static/90063.html
天文台「打电话问天气」(1878 200)
最新天气报告及预报 https://www.hko.gov.hk/sc/index.html
紫外线指数 https://www.hko.gov.hk/sc/wxinfo/uvinfo/uvinfo.html
劳工处于酷热天气警告生效时,对户外工作的雇员和其雇主发布有关预防中暑措施的新闻公报(https://www.labour.gov.hk/chs/major/content.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