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积极落实多项措施打造“留学香港”品牌及推进国际教育枢纽建设,以汇聚及培育世界一流人才。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建基于历代的教育投入、高等教育完善制度、院校管治优化及教研团队努力下,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于“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下成果卓越;而在近月因美国高教政策突变冲击国际人才流动的形势中,香港便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支援受影响学生。据最新数据,香港八所资助大学已就此接获850宗海外学生转校查询,发出至少36份录取通知。她又透露,由下年度起大学校长会国际化小组的推广拨款将倍增至4,000万港元,以加强港校全球招生力度,局方亦会以“拼船出海”模式举办海外教育展,强化“留学香港”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香港多所大学近期接连在国际排名中创下历史佳绩,展示卓越的国际竞争力。蔡若莲近日接受香港文汇报等媒体访问时强调,排名指标只是与教育质素、竞争力相对优势相关的参考数据,绝非教育的目标,香港高等教育会坚持高度国际化与多元化,为师生及研究人员提供世界级的教研环境。
她表示,面对全球激烈竞争,香港需要充分把握国家高速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新科技和国际形势带来的变革浪潮中紧抓教育发展的“黄金十年”,以保持领先。
港校速协助受“哈佛事件”影响学生
对于国际人才与教育形势变化,蔡若莲指出,特区政府一直密切关注,因此在“哈佛事件”发生后八大能迅速响应呼吁公布便利措施,为受影响学生提供过渡课程及协助,以免学业中断。
教育局补充,至6月26日八大已就此收到约850宗海外学生转校查询,当中香港大学已发出16份录取通知书,香港科技大学发出15份,香港中文大学及岭南大学则分别发出3份及2份。据岭大回覆,该校2名来自美国的转校生均属人文类领域,分别涉及环球可持续发展及哲学学科。
“国际化小组”特别拨款增至4000万
蔡若莲表示,特区政府各院校正热切向全球推广香港高等教育,包括明年会由港中大主办全球三大高等教育盛会之一的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暨展览,届时会吸引世界各地2,500名大学高层及教育部门首长参与,是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
此外,教资会向大学校长会国际化小组的特别拨款,亦会由现有3年度约2,000万元增至4,000万元,以加强扩展国际招生网络及推广“留学香港”品牌。
因应八大非本地本科生上限已增至四成,蔡若莲指出,港校海外招生正采取差异化策略,部分院校更精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新兴经济体及东盟地区,各校本学年非本地学生人数大增,海外生申请增幅亦较内地生高,趋势令人鼓舞。
她提到,部分院校基于宿舍、教学设施及师资团队等配套的考量,目前尚未用满配额,局方会把四成限额视为阶段性目标,将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待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推进。
北都大学城发展纲要料明年上半年公布
蔡若莲又表示,未来数年会系统性加速推进北都大学教育城,期望能带动民间资本、企业及海内外伙伴参与,与本地大学共同做好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相关发展纲要将于明年上半年公布,提供更清晰路线图对接北部都会区规划。至于《专上学院条例》修例亦已于上星期获立法会三读通过,7月4日刊宪,有助提高本港自资专上教育的治理和质素,更全方位促进香港教育枢纽发展。
学生宿舍配套方面,蔡若莲说,特区政府近年通过宿舍发展基金,已为八大新增8,000个宿位,加上未来两三年完工的项目,宿位数目有1.3万个。
另外,教育局亦已联同发展局为以自资或私营方式将酒店及商厦改装为学生宿舍“拆墙松绑”,计划在本月正式推出,初步反应积极,部分宿位最快可于2026/27学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