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益慈善研究院独家捐助,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生生不息·寻龙中国”科技文创人才培训计划成果展闭幕典礼暨系列活动于7月3日在香港艺穗会举行。

闭幕典礼现场汇聚了授课教师、受训学员以及故宫博物院、公益慈善研究院的代表和各界嘉宾,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伊始,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吴迪主任介绍道:“学员们的作品从文创设计、数字艺术、‘可持续发展’理念、公益等角度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让‘寻龙中国’为主题的培训计划通过文创及科技手段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公益慈善研究院副秘书长(内地事务)王红女士说:“科技文创人才培训计划是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为期五年的合作重点项目,旨在传播中华文明、培养文化科技人才。该计划积极推动内地和香港创意人才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元艺术科技手段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当代技艺和中华文化宣扬至世界舞臺。”香港设计界优秀代表、授课专家代表刘小康主席分享了指导过程中的观察,指出香港设计师的加入为故宫文创开辟了别具一格的美学路径。学员们未拘泥于文物纹饰的简单复制,而是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与文化基因。

在随后进行的文化沙龙对话中,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副研究馆员铁铮女士与香港设计师协会副会长、靳刘高设计合伙人高少康先生围绕“文创产品设计中情感共鸣的营造”展开专业讨论,令在场设计师与嘉宾对科技文创人才培训项目的愿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日下午,由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祝勇先生带来了主讲题目为《清明上河图的矛盾与统一》的公众讲座,进一步将活动影响力延伸至学术与公众教育层面。随着故宫专家的深度解读,进一步激发了香港民众探究中华传统艺术精粹的热情。
主办方同时宣布,“科技文创人才培训”计划第二期将于今秋启动,课程主题将聚焦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这一文化热点。主办方期待继续借助香港独特的国际视野与创新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集「智、善、行」于一体的公益慈善研究院,由香港赛马会和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共同拨款种子基金成立,以独立营运模式推动国家以至亚洲公益慈善事业的交流及发展,惠泽社群。此次“生生不息·寻龙中国”科技文创人才培训计划成果展是由公益慈善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为传播中华文明及培养文化科技人才的五年合作计划的重点活动之一,展览时间从2025年6月20日至7月3日,展期共14天。自开展以来,吸引香港市民及海内外访客观展累计逾3500人次,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活力与强大吸引力。“生生不息”的主题,象征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成果展的成功举办,是故宫博物院、香港赛马会、公益慈善研究院及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