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亚荣
一到夏天,知了不请自来,唧唧咋咋叫个不停。
知了最喜欢柳树。傍晚的柳树下面有知了爬出来,孩子们比知了还多,都蹬著小眼睛在地上寻找知了洞。四队大坑周围的土质是胶泥的,颜色略微发淡,有雨水冲刷的地方,似瓷器上的窑变的裂痕。这些知了就隐藏在这样的土质里。知了在地里修炼了十多年,它好像时刻戒备著人们,先是用小爪子轻轻捅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孔,试探,然后才将孔变成洞,爬出来,并找到最近的大树栖身。顽皮的孩子们常常为它们兴奋著,甚至为发现一个知了洞吵架。
我把不多的三两个知了带到家里,放到绿色的窗纱上,看著它们蜕变。夜深人静的时候,知了的背上慢慢裂开一个口,它慢慢地伸出头,不等它的翅膀由淡绿色变成黄白色,我就困得倒头就睡。醒来的时候,知了正在窗纱上唱歌。它的皮还趴在窗纱上,我小心地摘下来,穿到拴簸箕的红色铁丝上。再攒一些,我就可以交到收购站,就可以买我喜欢的连环画了。我记得我拥有的第一本书是《五彩路》,作者名字和文章中主人翁的名字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三名藏族少年战胜困难终于走在幸福的路上。在一定意义上,知了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瞭望到一个遥远的世界。
我国北方有一种小麦知了,叫声奇特,似乎永不停歇,身材很小,只及平常知了的三分之一,飞起来箭一样迅疾,很难逮。它的皮小巧可爱,还沾著泥土。
蝉、知了、唧了……倒是在文字中常常相遇。认识了几个搞收藏的朋友,也初识玉蝉。著名的汉八刀,是指刀法矫健粗犷,线条平直有力。汉八刀出于秦汉,尤其汉代视死如生,丧葬文化达到一种极致。不仅有代表王侯等级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还有其他玉器随葬,譬如玉蝉。取蝉不死、永恒之意。
朋友偶得一个商代朱砂沁玉蝉。这只蝉为青玉料,蝉翼是额后雕有两道横弯的阴线,长、直而简练,沁色彰显著古玉的沧桑和年轮。朋友指指点点,如数家珍,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刘禹锡、白居易、陆龟蒙、贾岛、陆游、薛涛等诗人都留下了各自的《蝉》意。齐白石、张大千皆爱画蝉,白石老人的工笔蝉细腻、逼真,张大千的蝉写意、传神,各成风格,各据风流。
在厨师眼里,知了就是一盘价格不菲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