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玲: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八周年 携手筑梦向未来

张馨玲: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八周年 携手筑梦向未来

日期:2025-06-30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张馨玲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八周年,也是《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五周年,意义非凡。香港已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值此喜庆之际,全港上下齐心庆祝,满怀信心展望未来。

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5年来,社会安定繁荣,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发展获得保障,国际评级机构亦对香港给予正面评价。香港稳居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榜首、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竞争力皆排名全球第三,人才竞争力重返全球十大,香港拥有五所百强大学,成为世界百强大学最多的城市。市场预期香港在数年内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中心,香港的前景风光无限。

香港与祖国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在国家的支持下,不断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城市新篇章。香港在城市建设、交通基建、医疗科技等领域实现长足进步,民众生活质素持续提升。特区政府在稳中求进的步伐中不断推陈出新,回应市民所需,体现出良政善治的治理成效。社会亦展现出包容、多元、创新的精神特质,让香港成为中西文化交融、思想活跃的城市典范。香港取得的硕果都离不开中央的坚定支持,亦离不开市民的共同努力与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特别是近年来,随著《香港国安法》的落实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推进,社会逐渐恢复秩序,民众对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从完善选举制度到推动「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地生根,香港的管治体系不断优化,行政效能显著提升,社会稳定成为发展的重要基石。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特区政府全力聚焦于经济民生,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让香港在新时代背景下再度焕发活力。

作为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通道,香港持续发挥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的角色,积极拓展与中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都会区等重大发展战略支撑下,香港正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时刻,教育的角色愈加关键。人才是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基石。相信未来香港要在教育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展视野。以下是我的建言:

一、进一步推进多元教育发展,强化国家认同感。香港教育体系应持续深化国民教育、国安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透过课程内容的优化、校园活动的多样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国家、民族和宪制秩序的理解与认同。同时鼓励学校与内地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增进学生对祖国发展的直观体会,从小建立家国情怀。

二、加快教育与创科融合,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随著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香港要进一步结合自身优势,鼓励学生从中小学阶段起接触人工智能、编程、大数据等新兴领域。高校方面,应与国内外顶尖科技机构、企业深度合作,设立创新实验室与实习机会,促进产学研融合,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实战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三、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学与教效能。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更迭的背景下,香港教育应积极拥抱科技,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提升教学效能与学习体验。特区政府可考虑加大对学校资讯科技基建的投资,推动智能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模式与数据驱动评估机制的应用,让教学更具互动性、个性化与前瞻性。此举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让不同地区学生都能享有优质资源,更能让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需的数码素养与创新能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学习环境,提升整体教育竞争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茁壮成长。

站在新起点上,香港既要坚定制度自信,守护法治与安定,更要以创新为引擎,以教育为基石,为年轻一代开拓更广阔的未来舞台。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同行、坚毅前行,香港定能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作者为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