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人口老化严峻 地区吁增拨资源助长者-紫荆网

港岛人口老化严峻 地区吁增拨资源助长者

日期:2025-05-15 来源:港纸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本港人口老化问题严重。据统计处数据显示,去年全港65岁或以上人口比例升至23.9%,即接近每4个港人便有1名长者。在全港十八区之中,港岛有三区的长者人口比例排在前十大,当中东区更位居首位。多名港岛区议员接受《港纸》访问时皆表示,近年接获的老人家求助个案明显增加,呼吁政府增拨资源支援长者。

图片1

东区长者人口比例达26.7%全港最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一个社会的长者人数,若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0%,即是超高龄社会。翻查资料,本港长者人口占比自2021年起已达到此标准,步入超高龄社会阶段。政府统计处早前出版《2024年按区议会分区划分的人口及住户统计数字》报告书,显示2024年本港长者人口比例进一步升至23.9%,人口年龄中位数达到48岁。

报告指出,在全港十八区之中,2024年东区长者的人口有16.1万,位居全港之最;区内人口年龄中位数同样冠绝全港,2024年达到52岁,按年再增1岁。按照长者人口比例计,2024年东区长者人口比例为26.7%,也是全港最高;其次依次为黄大仙(25.8%)和葵青(24.4%)。至于港岛其余的三区,南区排在第五位,占23.9%;湾仔排在第六位,占23.3%;中西区则排在第13位,占21.2%。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署去年公布各区65岁或以上长者人口的最新推算,显示东区同样是长者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相关比例会由2023年的26.1%增至2031年的35%。在人口老化的大趋势下,东区将继续成为全港最年老地区,预计至2031年区内人口年龄中位数达到54.9岁。

区议员倡增加无障碍交通设施 便利老人家出行

图片2

东区区议员丁江浩接受《港纸》记者访问时表示,东区是传统的旧区,很多住宅大厦已有四、五十年的楼龄,加上近年很少新的住宅落成,区内生活设备落后,大型商场欠奉,许多年轻人搬到其他新区居住,导致区内长者比例高企不下。丁江浩以自己为例,平日接获的求助个案,长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认为,本港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但政府和社会对应的支援却明显不足。比方说,不是每个港铁站都有提供无障碍接驳服务,长者乘坐地铁,由大堂前往地面,未必可以坐升降机或者扶手电梯,出入颇不方便。

另外,目前很多巴士站没有设立座位,许多长者不懂通过手机程式留意巴士到站的时间,只能在巴士站等候,身心疲惫。他说,早些年政府的施政报告曾建议资助专营巴士公司在巴士站增设座椅,可惜后来没有跟进。他希望当局加大力度支援长者,提供生活便利。

南区区议员张伟楠接受《港纸》记者访问时表示,相比其他区,南区的交通不太方便,加上传统的名校较少,许多年轻人组织家庭后往往会搬到其他区居住,以便返工或者为子女报读好的学校,以致南区的长者人口比例偏高。

图片3

张伟楠指出,随著区内长者人数越来越多,他平日接触的服务个案之中,长者的求助数字明显有所增加,当中长者对陪诊服务的需求最大,“许多南区长者需要到医院覆诊,但他们行动不便,甚至不懂坐车,于是向地区团体求助。不过现在的陪诊员多是一些退休人士,甚至年纪也不小,未必能即时满足他们的需求。”他认为,政府除了要在这方面投放更多的资源,也可以考虑和制服团队互动,邀请年轻的义工帮手做陪诊员。

长者比例最高的十大地区
1/ 东 区  26.7%
2/ 黄大仙  25.8%
3/ 葵 青  24.4%
4/ 观 塘  24.1%
5/ 南 区  23.9%
6/ 湾 仔  23.3%
7/ 沙 田  23.1%
8/ 大 埔  22.7%
9/ 屯 门  22.2%
10/ 深水埗  21.9%
(来源:统计处)

学者倡扩大大湾区“跨境养老”计划

大专讲师樊智伟接受《港纸》访问时指出,港人愈来愈重视健康,而且社会和谐安稳,加上医疗保障和退休保障等福利政策完善,人均寿命在未来肯定会不断延长。另一方面,本港的出生率低,政府推出的“新生婴儿奖励金”只有两万港元,没有重大诱因诱使年轻人生育。在此情况之下,本港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图片4

樊智伟认为,人口老化是全球性问题,但同时也为社会提高更多的劳动力,尤其是香港普遍的男女到了六十至七十岁仍然有干劲活力,很多人不想完全退下来没事做,当局应该协助银发族重投职场,以及优先聘用银发族,“如果长者不想重投职业市场,也可鼓励他们参与义工服务,为社会出一份力。”

他续说,对于更年长或有长期病患的长者,政府应加大资助本港的安老服务机构和培训更多的护理从业员,并协助物色合适地方兴建大型安老院舍。此外,也要加快扩大大湾区“跨境养老”计划,增加内地的港人院舍照顾服务,以及完善当中的医疗和福利配套,让香港一众长者可以选择合适的环境安享晚年。另一方面,香港应加强孝道的传统文化精神,从小便教导学童,子女有责任善待和养育父母,“如果子女可以与年长父母同住及提供照顾,其实可减轻政府很大的负担,也可促进社会的和谐。”

团体设支援点助长者掌握数码技能

针对本港长者越来越多的现象,香港岛各界社会服务基金会承办,并由香港湾仔区各界协会以及东区各界社会服务基金会协办的长者数码共融计划“友智识”港岛东地区服务,于今年一月启动。此次计划于湾仔区及东区设立多个“社区支援点”,为区内的长者提供全面的数码服务,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数码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素。

图片5

“友智识”的工作人员接受《港纸》记者访问时指出,有关培训课程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智能手机的使用、社交媒体的操作、网上购物的技巧,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互联网等,希望让长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信地运用科技。活动推出至今三个月,外界反应不错,“我们每星期会开设一堂长者班,每次都有十多二十人参加。”他表示,近年互联网大行其道,使用手机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不少长者对手机的了解少,包括不懂将存在手机的照片转移到桌面电脑,也不懂如何用手机支付费用,课程能够帮到这些老人家。

来源:港纸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安涛 校对:江心雨 监制:连振海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